本报6月13日讯(记者孙桂东)13日,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受冷涡影响,14日凌晨到夜间,全市将有中到大雨,局地可能伴有冰雹、雷电及短时强降水。预计全市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降雨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超过50毫米。
据悉,降雨将从14日凌晨前后自北向南先后开始,主要降雨时段在14日下午到15日凌晨2点之间,15日凌晨降水逐渐减弱。15日上午有间歇小阵雨,15日下午降水结束转为多云天气。
14~15日南风转北风,陆地可达5~6级,阵风8级,海上6~7级,阵风9级。由于降雨和冷空气的影响,14~15日气温相对较低,市区及沿海最低气温19℃左右,最高气温21℃~23℃左右,内陆地区最低气温17℃~19℃,最高气温23℃~25℃。
此次降雨除雨量大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局部地区会有冰雹、雷电以及强对流天气。6~8月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高发期,这时雷电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年的65%。其中,全年近1/3的雷灾伤亡出现在7月。每天13~21时是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集中时段,其中15~17时最突出。
强对流天气虽然尺度不大,但却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强大的力量。夏季出游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御,收到当地气象台的预警和短时临近预报,一定要引起重视。
当前,岛城正值夏粮集中收获期。根据市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12日,全市388.6万亩冬小麦已收获196万亩,收获过半;夏种工作也全面展开,全市计划夏玉米播种面积382.4万亩,已播10.6万亩。此次降水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不利于小麦收割和晾晒。但降水明显改善土壤墒情,对夏玉米的播种、出苗非常有利。
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也提醒农民及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充分做好应对准备躲避“烂场雨”,防止穗发芽,确保小麦品质,减轻极端天气对夏收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农民也要抓住降水的有利时机,搞好夏种工作。
■提醒家中关好门窗,出门注意积水
本报6月13日讯(记者孙桂东)据山东省气象台消息,13日下午至14日夜间,山东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13日,市城市防汛办已下发了《关于做好6月14日至15日降雨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防汛单位(部门)做好降雨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安排防汛队伍进行抢险备勤。目前,岛城已成立防汛抢险队伍110余支,排水、园林、环卫、房管等抢险人员2300余名在岗备勤,移动泵车、潜水泵、动力站、装卸车等370余辆(件)在库备用,确保能够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情况。
降雨期间,市区95处积水位置视频监控、10处积水警示屏将全部开启,市城市防汛办将根据道路积水情况,及时通过电话、“青岛市城市防汛清雪”微信群等调度责任单位进行排水、抢险处置,确保行人行车安全。
降雨期间,青岛市水务集团将对孟庄路铁路桥、瑞金路铁路桥、大连路临沂路等22处重点积水部位进行重点盯防,降雨期间视情采取雨水箅子开启、警示、断路等措施。
降雨期间,准备到沿海及周边景点旅游的游客,应尽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行程。暴雨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要尽可能避免到山区旅游或宿营。
市民出行时尽量避免容易积水的路段,停车也要注意不能停在低洼地带,还要避开有高空落物、电线杆、大树等地方,以免出现意外。
在家里,市民也应把门窗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关闭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时不要外出。
新闻推荐
建言新农村建设入历史考题 中考接近尾声,英语试题较简单,历史注重古为今用
6月13日,39中考点,考生们完成考试走出考场。本报记者孟达摄▲考生和老师在考点外合影留念。本报记者孟达摄6月13日,中考接近尾声,下午3时30分,随着历史考试结束的铃声响...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