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专家到莱西为当地居民进行义诊。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这首《你是我的眼》感动了很多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因角膜疾病失去光明的人,他们渴望通过角膜移植重新看到这个世界。无奈的是,由于角膜捐献供体不足,绝大多数人只能苦苦等待。6月6日“爱眼日”当天,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目前全国41个眼库(角膜库)几乎均面临无库存状况,每年仅有5000人可得到角膜移植。在青岛眼科医院,去年300多例角膜移植手术中,仅70多例来自捐献,其余则需要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故事
辽宁老人在青重拾光明
巩朋飞老人家住辽宁锦州,今年已经71岁的他原本患有糖尿病,今年年初,因并发症出现眼角膜方面的疾病,视力急剧下滑。到了5月份,巩朋飞突然发现看东西时,右眼总是有个白点。
“父亲在我们当地小医院看了几次,也没检出来原因。后来我们带父亲到一家大医院检查,医生说右眼眼角膜已经出现穿孔。”巩朋飞的女儿巩丽娟说,如果不尽快进行角膜移植,父亲的眼睛很可能保不住。
5月27日,巩丽娟带着父亲来到青岛眼科医院,在青岛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等待合适的角膜。5月30日好消息传来,医院接到有人捐献的眼角膜了。“医生说父亲非常幸运,虽然病情比较重,但来了才三天就等到了眼角膜,有些患者等好长时间也不一定能等到。”
6月6日是“爱眼日”,记者采访巩女士时,她满心欢喜,“父亲的视力已经有了很大恢复,医生说明天就可以出院了。”由于器官捐赠的“双盲制度”,巩丽娟并不知道捐献角膜的好心人是谁,巩丽娟不断向未曾谋面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人家留下了角膜,也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问题
供体角膜严重缺乏
巩朋飞老人的确是幸运的。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介绍,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致盲率仅次于白内障。数据显示,我国因角膜病致残者,包括单眼患者,约有301万,其中相当一部分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获光明,但全国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达400多万,其中包括角膜病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眼科疾病,“因为供体角膜缺乏,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5000例左右。”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红十字会与青岛眼科医院、青大附院分别建立了两个眼库。自2014年以来,青岛眼科医院从美国等国际眼库接受了300余只眼角膜的捐助,这才大大缓解了角膜短缺。2015年超过300例角膜移植手术在青岛眼科医院进行,但青岛眼科医院红十字角膜库当年接受的捐献角膜,仅有70余例。“一位病人等待角膜移植手术的时间,往往要以数月计。”谢院士表示。
■现状
9年来接收385对角膜
2007年,市红十字会开始接收捐献者的眼角膜。在角膜库最初成立的5年里,每年捐献者数量一直没有突破10人。“2007年捐献者有10人,2008年4人,2009年10人,2010年4人,2011年4人,2012年16人,2013年48人,2014年80人,2015年126人,2016年前五个月有83人。”青岛市红十字会三捐献办公室张少芹处长介绍,从2012年起,捐赠者数量一下提高不少,9年来已捐献了385对角膜,这在全省居于首位。
对于捐献者数量较少的现状,谢院士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全尸习俗”和“身体发肤,授之父母”的观念。“即使有些市民思想开通签署了《捐献同意书》,家属也会加以阻挠。”谢院士说,最让他感动的事例发生在2010年12月,当时河南来青打工的小伙杨占奇因车祸去世,家人根据杨占奇的遗愿,无偿捐献了眼角膜。
虽然大多数市民对器官和遗体捐赠存疑,角膜库却无法大张旗鼓地宣传,“毕竟我们不能像献血车一样走到街头宣传。”张少芹介绍,2015年歌手姚贝娜去世并主动捐献眼角膜的行为,带动了一部分人对器官捐赠的关注,但前来咨询的市民依然寥寥无几。
■应对
专家呼吁捐献立法
由于角膜捐献者较少、等待群体庞大,因此器官协调员和医生们都24小时值班,每当有捐献事例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角膜小心翼翼地取出,像珍宝一样对待。”青岛市红十字角膜库主治医师陈召利表示。
谢院士介绍,截至目前,中国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数量还在每年递增,在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曾呼吁政府通过立法方式,改变供体角膜匮乏的现状。“角膜捐献在很多国家已经立法了,目前我国每年成功移植的5000例角膜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引进美国、斯里兰卡等国的捐赠。”
根据2015年统计,2014年全国所有眼库受捐赠的眼角膜不到2000片,而人口只有3亿的美国,2014年捐献了13万片,美国本土只用了六七万,其余角膜均出口。“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已经立法了,国民身后的器官捐赠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谢院士表示。
文/图本报记者徐军
■链接
岛城两家医院
奔赴郊区义诊
为响应国家卫计委的号召,青岛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组织各单位举办了多层面、多场次的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6月6日上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立医院、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401医院等各大医院及眼科学分会各委员单位,在各自院区分别进行了义诊活动,为患者进行了儿童眼健康检查、青少年眼病筛查等形式的义诊。
眼科学分会的专家分赴即墨路社区、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分园等地,为社区居民和幼儿园小朋友进行了义务查体和生动的眼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儿童眼病的知晓度和重视度。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眼科医院与青岛市红十字会也举办了爱眼活动。青岛市医学会在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桂秋教授的带领下,青大附院组织眼科、眼库专家赴黄岛区宝山镇卫生院为200多名患者进行义诊。青岛眼科医院专家到莱西进行义诊,爱眼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报记者徐军
“快车”进社区为您送光明
本报6月6日讯(记者张潇)6月6日是第21个“全国爱眼日”。当天,本报联合青岛华厦眼科医院举行的“爱护双眼,视在心行”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特色义诊车“光明快车”开进活动首站——兴隆路街道宜昌路社区,为近50名居民进行眼部义诊。
本次活动中,青岛华厦眼科医院特检主任应良亲自“上阵”,为居民进行眼部检查。“我们要将‘光明快车\’开进更多的社区,为居民送去更好的义诊服务。”应良说。据悉,“光明快车”是青岛华厦眼科医院特色义诊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开进20个社区,为千余名居民进行义诊。
新闻推荐
两盲生将“享”特殊考场各科答题时间延长一半 两人都是学霸和文艺标兵,考前心态挺轻松
6日晚上,杨玉青在旅馆里复习英语。本报记者孟达摄本报6月6日讯(记者魏海洋)6月6日,本报《青岛盲校两女生冲击普通高考》的报道推出后,受到各界关注,两位盲生励志的故事激励着...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