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衍钊(左)和同学设计的3D魔幻杯上了深圳文博会。
▲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构建模型。图由受访者提供5月16日深圳文博会上,一款可以自动调制鸡尾酒的3D魔幻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它的发明者是青岛市开发区实验初中的一名初三学生。
这种神奇得益于创客精神与教育的相遇。目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园里刮起的创客教育风潮中,更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正在被关注。
但是,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还有很多人只是把它看作通往成功的晋级捷径,忽视了它的本来意义。
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戚燕冰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学校举办的创客比赛中,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他们放松了要求,允许家长参与其中。结果有的家长不惜去借高端机器人设备——一切为了获胜。
3D魔幻杯上了文博会
5月16日深圳文博会上,一个外形普通的3D魔幻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设计的玄妙让众人惊叹。“神器”内三种不同的啤酒和饮料由顶部的调酒旋钮控制,每旋转一下,就可以品尝到不同味道的啤酒和饮料,每一杯都有新感觉。
其实,这个作品去年在青岛啤酒节上亮相的时候就受到了媒体的追捧。一年来,轰动效应让它的发明者——年仅15岁的史衍钊尝到了“成名”的滋味:有了国家专利、获得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奖金奖,甚至有企业希望对他的作品赞助孵化。
而在此之前,史衍钊是青岛开发区实验初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这个肤色偏黑、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加瘦弱的小男孩在老师的眼中“脑子比较灵活,但是成绩一般”。
这点从史衍钊的学号上就可以看出,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分配给学生的“身份号码”,他的学号数字排列在中等偏后。
如果说稍微有那么些不同,这个从小就喜欢捣鼓点小东西、弄点小发明,为了解工作原理曾经拆掉家里电器的“熊孩子”对兴趣格外的坚定。初一的时候他曾代表学校参加山东省中小学机器人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不过,在家长眼中“这就是孩子的小打小闹,不限制,但前提是不影响学习”。
幸运的是,史衍钊赶上了好时候。
2015年“创客”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业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规定,2016年全国所有高校要设立创业创新课。
2015年5月,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提出开展创客教育实践活动。
此后,岛城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自己的创客空间,这是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和探索,加上老师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令史衍钊尤其兴奋的是学校的创客空间里增加了十几台3D打印机,学校老师特地开设讲堂培训了3D打印技术。通过这个设备,他终于把脑子里的那些奇思妙想搬到桌面上,3D魔幻啤酒杯正是他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创客空间里完成的。
“创客”校园中的变化
“中国的小孩一进小学就面临做题的压力,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都被压制了。国内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普遍缺失”,清华大学教授金国藩认为,创客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和学生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北仲路第一小学校长马燕已经感受到了创客教育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以往我们习惯告诉学生怎么折纸飞机,却忽略了让他们思考如何让飞机飞得更远”。
如今,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纸飞机折叠课上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普通的A4纸、木棒、胶水,让他的飞机以抛物线的轨道径直向前,足足飞了一百多米。其中的奥秘在于,这名学生加重了机尾的重量。
创客教育实施以来,岛城中小学开设了更多这样的课程,如此令人惊奇的制作正在更多地上演,改变正在发生。
先是像孙玉榛这样的老师成了校园红人。学校里的创客中心需要技术指导老师,懂电气技术又喜欢钻研的孙玉榛毛遂自荐,拉着20个兴趣高昂的同学“入了伙”,占下了学校的智慧电子创客空间。不久他们研制的光伏声控发电路灯勇士般地立在了学校入门后最显眼的地方,更多的“粉丝群”加入队伍;一位美术老师精通厨艺,因此开设了“魔法厨房”,通过食育的方式将美术、厨艺和创意结合,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创客教室。
48岁的孙玉榛已经不年轻了,目睹这几年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他深刻地明白这已经不是一个死读书的时代。而创客空间给学生从“一专”转向“多能”提供了机会,他希望跟上形势帮助学生,而且他很乐意跟学生一起成长。
创客教育风潮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史衍钊这样的学生,“简直是有了正大光明的战斗阵地”。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午休、课间及一切可运用的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实验室。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他们自组社团,交流分享、团体协作,玩到high时,他们也会“约战”,看谁的机器人更“牛掰”。
他们的热情带动了更多的参与者,在实验室里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成长自己、解放自己。
负责领导开发区实验初中创客教育工作的刘振海捕捉到了家长群中的变化,“原来参加这种创客活动即使是学校公费很多家长也不乐意孩子参加,现在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很多家长愿意自费送孩子参加活动”。
校园里的红火让一向嗅觉敏感的企业捕捉到了信息,不仅3D企业不约而同瞄准中小学创客教育,学校也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选择机会。青岛电子学校副校长陈伟告诉记者,“几天前一家无人机公司表示愿意为我们提供产品,在学校建立基地。但我得考虑一下,我们看重的是这个产品能否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或者进行创新”。
与“老头脑”的较量
一年来,这些老师们逐渐达成共识:创客教育的理念不应该只体现在创客中心和实验室里,而是要慢慢渗透到校本化的课程教学当中。
“老师的思维首先应该改变,照本宣科似的教学方式早就被摒弃。美术老师要引领学生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临摹、数学老师要发散学生思维而不只是告诉他们三角形有180度”,马燕说这不仅仅是增加教学任务的问题。
显然,这并不简单。
这一点,青岛尤尼科技董事长王红深有体会。初到学校推广3D打印机时,老师们都不知道这个在她口中能幻化出无限可能的“神器”如何使用。她只好亲自上阵,“有些老师不够积极,觉得这玩意儿就是忽悠,学技术的时候学生比老师学得还快”。
随着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创客教育市场中渐热,一些地区要求学校必须配备相应设备。“可到了学校里面真能用得上吗?我见过有些3D打印机只是空摆设,还有的只是让孩子打印系统里固定设置的模型,打印出的大白(电影中的机器人)是挺逼真、断臂维纳斯也很美,有啥用?”
在王红看来,创客教育中应用的所有设备本身并不具备价值,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像盖一座大楼,3D打印让大家更容易获得需要的沙土,但这座楼怎么盖才是重点”。因此,她现在忙活着一件新事情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编制3D打印课程,同时增加网络课程播放,“让3D技术和word一样简单”。
况且,打造一个创客中心或者实验室需要一笔价值不菲的费用,采访中一个老师粗略的估计,光去年半年学校投入其中的费用就有200万元。
家长的质疑声一直存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参加这个有啥用?这个能得奖吗?考试能加分吗?”……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您得理解我们”,因为一切威胁或者无益于孩子成绩提升的事物,在很多父母眼中都是不允许出错更是无力承担的风险。
很多人都把它看作通往成功的晋级捷径,却忽视了创客的本来意义:在参与创客活动的过程中,像史衍钊这样获得荣誉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只是在参与中开发自己的兴趣或者锻炼自己的思维。
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戚燕冰最近也在担心这个问题。在学校举办的“创客马拉松赛”中,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他们放松了要求,告诉孩子们“创意必须是孩子的,实物制作中可以请家长外援”。结果有从事高端机器人行业的朋友跟她抱怨,家长借比赛设备都借到他们这儿来了。
“这是大家现在的一个误区,觉得创客就是科技,只有机器人、stea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制造的英文简称)才是创客。其实创客很简单,手抄报也可以体现创意”。
因此,戚燕冰不止一次地告诉学生,“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问题,或者想想怎样把我们的走廊布置的更温馨,我更喜欢这样的你们!”
收获过程中的“我”
“创客教育就像一锅沸水,优秀的人会像沸水里的气泡一样冒出来”。中国最早提出创客教育一词的北京物理教师吴俊杰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
“你知道吗,那个飞机飞了一百多米的孩子刚下课就被大家围起来了,探究他飞机飞得远的奥秘、制作飞机的技术,他在同学眼中成了无所不知的英雄,现在学校里没人不认识他”,留心观察的马燕有一瞬间被那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感动,她称那是种被别人认可和尊重后透着劲儿的一种开心。
采访中,不止一个老师向记者透露,在创客实验室取得突破的同学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甚至是学号特别靠后的孩子。一位老师至今都不敢相信那个站在领奖台、手捧专利书的孩子就是那个在自己的课堂上永远分不清X和Y、解不出抛物线顶点坐标的学生,“你说他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
就在几天前,青岛电子学校的几名学生带着他们设计的“智能胶水”装置跟清华大学的创客团队进行了一次PK。副校长陈伟觉得这正是创客教育的魅力,“根据以前的观念,职业中学的学生怎么能跟清华大学比。但是创意没有高低之分,只要有想法我们就是可以站在同一个台子上过招”。按照计划,接下来他们会带着进一步改良的作品与国际青年创客同台竞技。
在创客教育“行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真实感受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多面体,一面黯淡另一面可能璀璨无比,只不过我们过于平面化的视角没有捕捉到他多维的色彩”。
事实证明,在获得认可和尊重后往往会促使人变成更好的自己,这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解释是,在被尊重的需求满足后他会走向金字塔的顶端——自我实现。
史衍钊或许就是最好的说明。跟同学合作以及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南闯北”的日子,他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创客教育特殊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学会了动手动脑,大胆想象,去挖掘新颖的想法与大胆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带着这种能力,史衍钊的成绩如今已是班里的前几名。他的动力来自于一方面他觉得一个“发明家”各方面都不能差,再有就是为了他航天员的职业梦想,为此,他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眼睛。
距离中考还有几天,史衍钊“啃”书本啃得很带劲。实际上从初三开始他就慢慢减少了在创客实验室的时间。但他知道,心里的那颗种子已经生了根发了芽。本报记者葛欣鹏
新闻推荐
青铜时代》(水彩画,95cm×115cm),徐青峰作《立夏》(51cm×61cm),徐青巍作徐青峰、徐青巍绘画作品展”将于6月10日在赞一美术馆开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7月8日。此次展览展出徐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