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用艺术作品折射时代精神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6-14 12:02   https://www.yybnet.net/

□杨国庆吕光社报道6月12日,孔维克在从艺50年家乡汇报展开幕仪式上。□本报记者吕光社尹彤

6月12日上午,“孔维克从艺50年家乡汇报展”在济宁市博物馆开展,80余幅精品巨制及他各个时期艺术足迹的文献、文章、老照片、实物等,反映了作者50年来的艺术之路和心路历路。

孔维克,1956年出生于汶上县。现为中国美协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

孔维克艺术创作的主攻方向是中国人物画,其创作的《公车上书》、《孙中山在青岛》、《抗战老兵》等人物画饱含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是一篇篇有思想、有文化的随笔札记。

文化坚守艺术担当

在众多绘画的种类中,孔维克对人物画情有独钟,有人评价他的古典人物画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儒家文化的担当精神。对此,孔维克表示,之所以选择人物画,是因为人物画家应比其他画种画家多一些社会责任感、道义感和忧患意识。他作画的题材多取自历史注目的聚焦点或生活中感触较深的兴奋点,使作品既有时代特点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既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品位。

孔维克创作的一系列参加全国美展和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多以表现时代的重大命题和当下最受关注的题材,他认为人物画家就应该有着文化的坚守和艺术的担当。

孔维克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孔氏印记”。“艺术创作不是盲从,更不是模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实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群众的情感。”孔维克表示,学会在古人、今人几乎“画烂”了的题材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画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感觉,营造出一方高雅脱俗的艺术天地,让读者在画展海洋里一眼就认出他的画,这就是“孔氏印记”。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孔维克不仅是一位中国人物画画家,还是一位文化学者,他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了许多相关工作。

“作为孔子的后人,自小我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儒家经典很感兴趣。因此,我会在作品中表现这一题材,比如《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等,主要是想通过艺术作品宣传儒家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维克说。

孔维克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谐、求大同”“修身治国平天下”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同的核心精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

多年来,孔维克创作了不少历史人物题材作品,《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抗战老兵》去年在《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也引起强烈反响,选择这些题材是出于何种立意呢?

孔维克告诉记者,《公车上书》始创于1989年,当时正值各种艺术和思想观念涌入国门,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这很像百年前历史时刻,这使他想起了那次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只是当时我太年轻,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把握不够。时隔多年的2007年重新创作时,我对这个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对人物个性的理解等都有了进一步提升。我希望通过画笔,能为那段历史展开精彩的一页。”孔维克很是感慨。

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驱,孔维克创作了《抗战老兵》。画中的4位老人正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的缩影,他们每个面孔都写满了民族记忆,有当年的战火硝烟,也有日后的岁月沧桑。在创作过程中,孔维克的心灵受到不断撞击,被英雄们的气节和他们身上的民族魂感动。

创作要站在时代制高点上

孔维克在三岁时被启迪画画,十多岁即为县城里的不少单位画专栏和领袖像,开始换饭吃了,对艺术也有了最初的理解。回忆50年的艺术之路,孔维克将这种执着归结于天性,只要认准了一条路,即使再苦再难也永不改其初衷。“丹青不知老将至”,这些年来,虽然画纸、画笔在变化,内容和形式也在变化,但孔维克对于绘画的热情却不减分毫。

“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这辈子只是从事了一个艺术中的小小分支而已。”一支毛笔伴随了孔维克的悠悠岁月,他书斋的画案上有一对自撰联的镇尺:“六尺画案容天地、一支柔毫写春秋”,这被他当作艺术人生的写照。作为孔子后裔,孔维克深知“文以载道”之使命及俯身躬耕之道理,所以15年前孔维克的艺术馆在青岛落成时,他在大门上撰写了“立身据德而游艺,安命敏行且讷言”的对联。

艺术是什么?就像问幸福是什么一样,好像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我从前以为艺术是人民生活的赞歌,后来认为艺术是个人心灵的呐喊,现在认为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折射。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其艺术生命对后世穿透力的长短,在于其是否站在了所处时代的制高点上,用自己的作品代表这个时代告诉后人了些什么。”孔维克说。

新闻推荐

银盛泰集团爱心再出发贫困儿童收获六一礼物

□刘宇昕自2014年12月10日起,银盛泰集团开展了一场致力于关注青岛贫困少年儿童的“一路童行”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岛银盛泰集团“一路童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艺术作品折射时代精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