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与救援队一起将伤者运往山下。6月18日下午,崂山警方接到求助信息,称一位老人在八仙墩附近突发心肌梗塞,情况十分危急,返岭边防派出所闻警而动,迅速施救,无奈当救援队伍到达时,老人已无心跳呼吸30分钟。就在6月25日中午,崂山警方再次接到报警,一队游客于大标山被困,王哥庄边防派出所民警迅速前往救援,直到26日零时才将最后一名伤员转移下山。据悉,2010年以来,崂山警方已经出动救援力量2000多人次。自2015年至今,崂山警方仅接到崂山景区、浮山等各类山中求助就有70余起,救助遇险人员150余人,其中遇险死亡5人。
■惊心
七旬老人野路上山遇难
6月18日,青岛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弥漫的大雾也给爬山驴友带来隐患。下午4时,返岭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位老人在八仙墩附近突发心肌梗塞,情况十分危急,民警迅速出动。“因为该旅游团队走的是野路,一个是位置不好确定,我们必须反复进行确认,一个是有段路非常崎岖,没办法开车,只能步行上山。”返岭边防派出所民警孔祥震说道。
随后,蓝天救援队也接警赶来,“当时老人躺在路边看起来已经不太好了,救援队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孔祥震介绍道,“医护人员检查确认,老人已无心跳呼吸30分钟,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身亡,救援人员一起将逝者搬运到马路上,交由120救护车转运到医院。”
据悉,老人今年73岁,来自潍坊,“他是临时组团,一行共20余人,一起来崂山参加户外运动,没想到竟然遇到这样的意外。”民警随即联系到老人的儿子,对方当天晚上赶了过来,隔天上午前往派出所办理了相关手续。
■惊险
登山被困11小时才获救
6月25日中午12时09分,王哥庄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队游客于大标山被困,民警会同蓝天救援队迅速前往救援。“当时报警游客说不清楚他们的位置,因为走的是野路,我们也不好确定,于是赶忙联系到当地庙石村村里的负责人,找到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与被困者联系通话,才确定好位置。”王哥庄边防派出所民警董杨告诉记者。
民警与救援队一行50多人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攀爬,终于找到了被困游客。“现场一共6个人,年龄平均约五六十岁,其中一位女士一脚踩空,滚下30多米的山坡,腰部、颈部、腿部都受伤不能动,那里山的总坡度接近75度,救援队采用横渡救援方式将受伤女士安全转移下山坡。”董杨介绍说,民警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先对受伤的女游客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另一路先护送其余五名游客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五名游客于当晚7点首批下山,而为了避免女游客受到二次伤害,民警跟救援队员护送着女游客往山下缓行,经过将近11个小时的紧急救援,直到隔天零时才将其转移下山,抬上了在山下等候多时的救护车。
■讨论
走野路遇险消耗额外资源
记者从崂山警方获悉,2010年以来,崂山警方已经出动救援力量2000多人次,自2015年至今,仅接到崂山景区、浮山等各类山中求助就有70余起,救助遇险人员150余人,其中遇险死亡5人。每年的山中救援都要消耗大量宝贵的警务资源,一旦接到求助信息,民警会在第一时间出动,而对于救援时间,每次处警耗时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甚至出现连续搜救两三天的情况。
据了解,发生爬山被困,救援有时会连夜搜救,这些危险的山路对救援人员也是一种考验。据粗略统计,2010年至今,仅崂山和浮山,警方就接到200余次关于人员被困的警情,共出动警车500余车次,动用警力2000余人次,其中有30余名民警在救援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
“明知是野路,还不听劝阻冒险上山,如果发生意外,责任全在自己,在救援时,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应该建立一个黑名单制度,对那些走野路受伤,救援超过一定次数的驴友,进行有偿救援。”“爬山受伤有时不可避免,谁也不想这样,真到被困的时候,肯定还离不开警方和救援队。”对于擅自走野路遇险消耗额外资源一事,不少网友在讨论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驴友“不走寻常路,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您怎么看?
■提醒
擅自走野路,意外事故多
据民警介绍,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量游客走进崂山来避暑,而为了追求刺激,有些登山者不愿意按照登山线路爬山,而是选择走崎岖野路。为此,崂山警方提醒,游客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重,不要擅自走野路,尤其是老人,更要量力而行。
“对于年龄大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登山时一定要慎重,实在要出行的话记得带上必备药品,不舒服就抓紧休息。”孔祥震介绍道,“特别是注意不要走野路,因为在奇难险怪的山头攀爬,会消耗大量体力,同时,这样的崎岖道路也会给救援造成很大困难。”
同时,民警介绍道,游客在登山前要事先了解当天的天气和温度情况,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游客,最好选择与有经验的登山者结伴同行,这样可以有人照应。“登山时也要注意下山时间,尽量避免夜间登山,因为极易迷路。”孔祥震说,“一旦发现迷路被困,千万不要慌张,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找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不要盲目攀爬岩壁下山,防止坠落悬崖发生危险。”
文/图本报记者刘婷婷本报通讯员刘海青车璐
新闻推荐
2016年上半年,不仅新房市场全线飘红,二手房市场在三四月份也连创佳绩,受“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不少人纷纷抢在4月底之前买上二手房,造成了二手房在这两个月狂飙突进,价格也是一路飞涨。但需...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