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领到爱心款和贺卡。连日来,志愿者赶赴日喀则嘎东镇小学、旺丹乡小学发放爱心款并实地探访学生家庭。7月2日,一行人来到桑珠孜区江当乡小学,给30个孩子发放爱心款。再次回到曾援建过的地方,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秘书长宋广伟感慨良多。在青岛两批援藏干部接力援建下,这所学校成了日喀则市条件最好的学校。记者探访了几户贫困学生家庭,弄日村66岁的曲珍老人,热情地请大家品尝新制作的奶渣。
7月2日,记者与志愿者一行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小学。这所小学对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秘书长宋广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记者了解到,2014年宋广伟作为岛城城乡建设委的干部被派驻日喀则桑珠孜区开展援藏工作,期间负责多个工程项目,而江当乡小学的建设工程就是其中一个。
“我当时接手学校这个项目时已经是4月份,为了不耽误孩子新学期使用,工程须在9月前完成。”宋广伟介绍,“为了保质保量赶工程进度,我当时一个周要跑这个学校好几次。”在援建学校时宋广伟就资助了学校一些贫困学生,共募集十几万元爱心物资,其中包括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干部职工自发捐款8万余元,为江当乡小学建起了崭新的图书室。
在教学楼前,30名孩子已经排队站好,几名学生跑过来给志愿者献上哈达。孩子们每组10人上前接过1000元爱心款,手里还多了一张来自青岛的贺卡,这是中建三局山东公司员工给日喀则孩子们准备的特殊礼物,贺卡正面是青岛的风景名胜,反面写着祝福的话语。
江当乡小学教务主任央珍老师告诉记者,江当乡小学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的318国道,距离日喀则市区45公里,现在的新校园是青岛市第六、第七批援藏干部先后筹资3000多万元援建的,建筑面积8291平方米,是日喀则市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学校目前有508名学生,全部为寄宿生。
在央珍老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弄日村8岁男孩普布桑珠的家,见到了普布桑珠的奶奶曲珍。老人今年66岁,当天上午阳光很好,正在院子里制作奶渣,还搬出一箩筐做好的奶渣请记者品尝。老人介绍,奶渣是制作酥油后的剩余物,通常当零食吃,奶香味道浓郁,跟奶酪相似。央珍老师介绍,普布桑珠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他的爸爸多年前离家不归,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为了挣钱养家,几个孩子只好交给普布桑珠的爷爷奶奶照顾,此外普布桑珠的姨妈也跟着一起生活,一家7口人靠着3亩地和十几只牛羊生活。从志愿者手中接过1000元爱心款后,曲珍老人连连道谢,还抓起一大把奶渣塞到志愿者手里。
志愿者随后来到二年级学生格桑卓嘎的家里。央珍老师介绍,格桑卓嘎的母亲多年前离家出走,父亲也常年在外,家里只有她和68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尽管有8亩地,但老人无法耕种,只能靠割草喂几头奶牛生活,年收入不到2000元。
7岁的措姆的父亲在她出生后离家出走,母亲一人抚养四个孩子。措姆的母亲巴桑今年47岁,最近几年因为患上痛风,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自己在家用木制纺织机生产氆氇补贴家用。巴桑大姐介绍,氆氇是藏族人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做衣服、床毯等,举行仪礼时也作为礼物赠人。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徐杰(本报日喀则7月2日电)
新闻推荐
游客被困礁石,皮划艇教练仗义相救 上岸10分钟后礁石就被海水淹没
黄泽凯划着皮划艇前往救援。本报7月3日讯(记者王洪智)3日中午12时50分许,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附近,一名河南游客在海边游玩时没有及时返回岸边,涨潮后被困在距岸边30余米远的礁石上。...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