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工匠,人们可能会惯性地想到“白发苍苍”、“满是老茧的双手”这样的词语,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年轻的血液注入工匠群体。在百年老企业青岛海丽雅集团云集着众多年轻工匠,其中有位技术骨干是个90后的小伙子,名叫郭成志,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在海丽雅的车间与特种绳缆为伍已经8年,担任车间技术师傅兼计划员。青岛海丽雅集团从织带老企业异军突起转型成为特种绳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转型成功离不开集团倾力打造的强大的科研和技术团队以及凝聚人才的企业温度。
辍学少年成企业骨干
郭成志来自日照莒县,初一时,由于家里比较困难,父母身体不好,年仅14岁的他辍学务农了。“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想着不念书可以减轻家里负担。”郭成志说,家里有8亩地,主要种茶和花生。辍学后他除了料理好家里的庄稼外,打打零工增加些收入,帮别人种草莓,去饭店做服务员。“我的姐姐在海丽雅做值车工,回老家她会和我讲一讲工厂的事儿。”2008年,郭成志家里的地外包了,18岁的他跟着姐姐到海丽雅做了一名工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刚出家门想着就是赚钱养活自己。进了工厂后,感觉氛围很好,福利待遇也不错。”郭成志朴实地说,刚到工厂时先在车间熟悉机器,有老师傅带着认识原料、机器构造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做了搬运工,由于年龄小,工友们很照顾他,让他搬些轻一点儿的物料。后来和姐姐一样,郭成志做了一名值车工,“设备坏了,我就喜欢自己捣鼓捣鼓,再请教请教维修师傅。”从搬运到车间,郭成志一直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自己,用他的话说,“干得踏实才能心安。”如今郭成志作为车间技术师傅兼计划员,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忙碌,生产计划、指导技术、查看机器设备……
绳子系着生命必须认真
“绳子的后面拴着人命,原料、技术、工艺,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必须卡死,事关生命不容许有任何闪失,我在海丽雅8年,这是我认为学到最关键也最值得我自豪的东西。”郭成志说,因为在海丽雅,他接触到“大洋一号”、“蛟龙号”、“雪龙号”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且真实地为这些科研项目做了些贡献。
“电视上看到‘蛟龙号\’下潜到一个新的深度,我也血液沸腾,很自豪。”郭成志说,他会很骄傲地告诉父母说,他就是参与做这个特种绳缆的人。由于用途不同,这些科研项目需要绳缆的要适应极寒极热的使用环境,要拉力达到某个标准,对于他来说,都是需要不断攻克的技术课题。“现在基本和我说一下什么用途,需要多少拉力,我脑子基本很快会呈现出各种数值,什么样的原料和工艺能生产出这样的绳缆。”郭成志说,一次一家科研机构找到他,说需要一种浮标缆绳。郭成志和他队友们一起琢磨,他们将以往好几条绳子的浮标缆改造,由一条主缆加分支组成,加七八个分支吊拉绳,而且每个分支与主缆的拉力要得到保证,让客户很满意。
训哭姐姐的“工作狂人”
也许一般人眼中的90后还只是孩子,可是郭成志这个小伙子却是一个有担当,责任心极重的“工作狂人”。郭成志认为工厂就是家,他基本上每天7点20分就会到车间先转上一圈,了解一下现场看看设备的运转情况,8点准时按照样品订单安排生产,然后就时时盯着进度。“总感觉时间不够用,遇到问题的时候必须解决了心里才踏实。”当记者问到如果下班没做完怎么办?郭成志笑着说,一定要加班干完,这不需要领导安排,就和家里收麦子一样,雨来了不分时间就得收,生产也一样,不能说到下班点儿了就走人,工期可是不等人的。
工作时间,郭成志很严肃不会笑,无论谁出错都会当场指出,由于他的姐姐和妻子都在厂子工作,姐姐被他训哭过,也朝着妻子发过脾气。“后果很严重,但工作时候可能比较急,没想那么多,回到家就轮到我挨收拾了。”郭成志不好意思地说。
看到绳子就迈不动步子
“看到绳子就着迷,总要琢磨一下。”在大家的印象中,郭成志是话很少的人,爱琢磨事儿。但只要遇到绳子,他就话多。有一次,他带着媳妇去公园玩,很多人正在攀岩。“看着攀岩的绳子我就拿手里摆弄看看,这个绳子是不符合标准的,绳子已经起毛了很明显在超年限使用。”郭成志担心地说,其实普通人很少去关注这个,因为自己天天与绳子打交道,看一眼基本就知道什么构成,拉力有多少。
“感谢自己职业病很明显,遇到绳子就忍不住要动手研究下,连媳妇衣服的一些配饰都要看看。”郭成志说,什么原料,什么机型工艺,什么品质,就爱与自己做的绳子比较一番。8年的时间,郭成志一直坚守着,饱含激情地从事着特种绳缆的生产技术工作。终日与机器打交道,与绳缆共舞。他从辍学少年到企业技术骨干,他研发特种绳缆百余种,申请国家专利3项。每年的公司创新奖都有他,他说,海丽雅成就了他另一种人生。
文/图本报记者陈天
新闻推荐
6月24日上午9点,青岛湖岛小学举行“理想从这里起航”2016届毕业典礼。据悉,此次毕业典礼共分为三个篇章:“感恩篇”、“风采篇”和“祝福篇”。校长马晖为毕业生送上了寄托和祝福,祝愿湖岛小...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