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京剧历经磨练,将经久不衰”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7-20 11:48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薄克国报道白入夙(前)在传统京剧《秦香莲》中饰演秦香莲。□本报记者薄克国

实习生李晓彤钟秋芸

舞台上,她是忍辱负重的秦香莲、有勇有谋的谭记儿,不管饰演何种角色,她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舞台下,她和剧院的同事们致力于京剧的推广,不管进校园还是下社区,她都不辞辛苦、兢兢业业。

她就是青岛市京剧院青年演员白入夙。

7月12日,正在备战第六届山东省戏曲红梅大赛的白入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得起磨练的高雅艺术(京剧),永远是经久不衰的。”

听磁带学唱戏

“在我五六岁时,父亲买来京剧磁带,每次录音机一放,我就跟着唱。”谈起自己的京剧缘,白入夙说自己是跟着磁带学唱戏的,“印象最深的是张君秋的《苏三起解》,那种华丽、舒展、娇柔多姿的唱腔,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白入夙的父亲是烟台莱阳市京剧团的一名京剧演员,唱花脸,常用一台“熊猫牌”录音机播放京剧磁带练功。潜移默化中,白入夙逐渐由听戏转为学戏。在她的记忆里,那段时间,是“熊猫牌”录音机陪伴着她。

13岁时,她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京剧路,准备报考烟台艺术学校,由于当时学校是5年才招一次生,正赶上学校不招生的年份儿,要上就只能当插班生,学校还只收有专业基础的学员。

“京剧这一行在外人看来是很乏味的,没有恒心就不要轻易去学。”父亲当时的告诫,多年来白入夙一直铭记在心。2001年那年,父亲每天早早叫她起来练基本功。一年的勤学苦练,她终于如愿进入烟台艺校学习京剧。作为一名插班生,白入夙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同学们早早学完的身段课,这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幸运。”谈到学艺的经历,白入夙笑着感慨道。2006年从烟台艺校毕业后,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由于学习张派青衣的仅有她一人,便得到了老师一对一的教授。在张派传人张学敏、陈小燕等老师细心严格的指导下,她的专业表演突飞猛进。

《望江亭》里挑大梁

让白入夙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毕业进入青岛市京剧院仅仅4个月,院领导就安排她参演传统京剧《望江亭》,饰演的还是主角谭记儿。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他还问饰演的是不是B角,当确认是A角后,他高兴坏了,说了句,真是不容易,好好去排戏,一定要努力。”

白入夙这样的青年演员之所以能够担纲主演唱大戏,得益于青岛市京剧院因地制宜独创的“量体裁衣”、“定向培养”人才之路。他们打破了京剧院团论资排辈的惯例,优先为青年演员提供舞台实践机会,让优秀的青年演员担纲主演京剧大戏和折子戏。

能够挑大梁,除了剧院良好的用人机制外,当然还与青年演员们的优秀素质以及勤奋努力分不开。

京剧讲究“七分念三分唱”。读大学时,有一次,白入夙被老师点名说念白有问题,这让一直表现优异的她很受打击。于是,不论是吃饭、走路,还是洗澡、锻炼时,她都反复琢磨念白内容。

层次感不分明,节奏把控不好,声音起伏不够……她一遍遍地听磁带,琢磨应该怎么表现才会更好。后来,念白的节奏已经烂熟于心,老师听到时也表示很惊喜。“从那以后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京剧就是越琢磨越透。”白入夙说。

她对自己唱功要求也很高。由于京剧表演不像影视表演,唱错或者感情不到位的时候可以重新来过。京剧讲究的是现场发挥,不仅词都要背的非常熟,而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能有半点差池。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表演前的晚上,她都会把戏背一遍,早上再默念一遍,化妆时,也尽量不说话来酝酿情绪。每次演出结束后,她都会翻出录像,一次次的看,反复查找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她得以不断的进步。

青岛市京剧院有赴江浙京剧巡演的传统,演出剧目里,白入夙参演的传统京剧《望江亭》(2014年)和《秦香莲》(2015年),名列其中,她分别饰演谭记儿和秦香莲。

江浙演出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往往要奔波几千公里,辗转十多个城市,演出二三十场戏。为了保持最好的状态,白入夙随身携带各种药预防感冒,尽量少吃辣。忍着想逛逛江南风光的心劲儿,待在宾馆里,保持体力的同时,在脑海里过着第二天要演的戏。

传统艺术能经得起磨练

在排过的众多戏中,白入夙最欣赏的角色是秦香莲,“她在绝望的人生里,总是抱着希望”。刚开始演绎这个“带两个孩子的弃妇”时,年轻的白入夙心里很没底儿。

“看到杀手韩琦拔刀,我最初的表演是不由自主地后退。”白入夙说,在戏里,第一反应应当是“秦香莲”张开手臂,护住孩子,当了妈妈的同事提醒她,“你要时刻表现出对孩子的心疼”。

再次表演时,她开始注意融入和两个孩子的情感交流——时不时为孩子擦眼泪,危险时刻,张开手臂护孩子……这些细致入微的动作所表现出的那份母爱,不仅让她更好地融入角色,还让观众感动得潸然泪下。

在她眼中,京剧不像电影、电视剧有那么明显的张力,它是含蓄的,越琢磨,越有味道,越能感受到它的美。

白入夙说,现在京剧院的观众基本上为老年人和小孩,中青年群体接触京剧的还比较少,但是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京剧的重视,以及一些措施的出台,让她坚信,京剧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为传统国粹,京剧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两百多年的磨练,并走向世界各地。”白入夙说:“我相信,经得起磨练的高雅艺术,永远是经久不衰的。”

新闻推荐

以对外交流展现文化自信

□孙先凯近日,山东地方戏曲大弦子戏、山东梆子、枣梆、大平调、两夹弦等多个剧种登上“香港中国戏曲节”的舞台。在香港戏曲界专家看来,这些剧种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上京剧、昆...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招聘夜市再开张2016-07-20 11:48
评论:(“京剧历经磨练,将经久不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