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的青岛市黄岛区是一个合并成立不足四年的新区,这里是建设发展的热土。这里的黄岛区检察院始终牢记法律监督的光荣使命,自2012年底合并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被山东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又在2016年 5月荣获第六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什么?是汗水,是付出,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对法治信仰的守望,是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检察队伍。那么,队伍建设中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文化建设引领思想融合
“ 人心齐,泰山移。”规范高效的法律监督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队伍建设,而要抓好队伍建设,思想引领是首要前提。
黄岛区检察院作为一个普通的基层检察院有其特殊之处——因行政区划调整,该院由原来的胶南市检察院和黄岛区检察院合并而成,辖区面积及干警数量在全省基层检察院中都名列前茅。对于这样“特殊的”大院,怎样消除干警间的隔阂,实现思想的融合呢?
该院打出的第一招就是:重塑检察文化!为此,黄岛区检察院在合并之初就在全院干警间征集新的工作品牌和院训。全院170多名干警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经过科室推荐、党组会研究等多轮讨论,最后确定了“检润黄岛、精公惟民”的工作品牌和“明法、尚德、致公、励新”的院训。
“检察文化看似无形,却能润物无声、凝聚人心。”黄岛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门洪训说到:“统一的品牌和院训,有助于我们矫正差异,增强干警的归属感,这是我们融合思想的第一个‘杀手锏\’。”
该院还借办公楼搬迁之机,精心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检察庭院和文化长廊,让每位干警在怡人美景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忠诚法律、崇尚道德、公正公信、开拓创新”思想共识。
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青年干警们快速成长,先后有68 名干警在上级业务竞赛中获奖,16人荣获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十佳公诉人等省级荣誉称号。
搭建载体促进交流融合
为促进干警间的互动交流,使全院近200 名干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黄岛区检察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两学一做”等,还根据院情,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和业务活动。
在高校素质拓展培训中,干警们同吃同住,在共同学习和组队研讨加深了了解,加速了融合;
在青年干警座谈会、民主生活会中,干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消除了隔阂,形成了共识。
在“ 奉献青春、爱岗敬业”主题演讲中,干警用激情洋溢、真挚感人的语言,讲述了身边人、身边事,既颂扬了先进典型,也营造了向身边的先进看齐、向典型看齐的浓厚氛围。
让很多干警记忆犹新的还有合并之初该院开展的“1+1>2”大讨论活动。活动开展后,该院领导就和干警们一起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共同想办法、出主意,提出“金点子”39条,撰写心得体会71篇。
三年多的时间里,该院有两项亮点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二等奖,4 项成果分别获得全市亮点评选中获奖,5 项成果荣获新区特色创新奖、优秀成果奖。
制度约束助推行为融合
《管子·立政》中有言:“ 制度名言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要打造一直优秀的团队,监督制约必不可少。
黄岛区检察院在合并之初就将梳理、修订、完善制度规定作为当务之急,修订《检务督察实施细则》等规定 63 项,制定出台《检察干警参加在职学习相关费用报销办法》等管理规定 37项,及时为干警们提供了统一规范的行为指南。
同时,黄岛区检察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责任书,切实将廉政和管理职责分解到人、落实到位。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问责“靠边站”实施办法》和《领导干部带头办案实施办法》,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当好排头兵。
该院坚持落实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思路,创新建立了“1+N ”岗位练兵培训机制、检务督察通报整改机制、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11项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倒逼干警主动养成制度轨道内和监督制约下工作办案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为干警守纪律、讲规矩、改作风、 树形象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合并成立以来,该院一直保持着“零过错、零违纪、零投诉”的纪录,在检务督察中创新的“四全”工作法,被省检察院在全省推广。于红燕 迟东军
新闻推荐
山东恒昇 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 司 ( 工 商 注 册 号 :370400200001349,注册地:枣庄市市中区光明大道 S3666号)、尤寿印(身份证号:350423195708027014,家住福建省清流县田源乡...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