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讯(孟庆春 张彤)“以前,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跑到镇上去办,如今,服务中心搬到了家门口,办事方便多了,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 ”近日,正在赵官镇银杏社区党政管理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业务的居民许兴亭高兴地说。
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赵官镇按照方便群众、辐射5000人左右的原则,建立了6处农村社区党政管理服务中心,每个中心都有一厅(便民服务大厅)、一校(巡回党校)、五室(多功能会议室、综合办公室、谈心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两栏(政务公开栏和宣传栏)、一场(健身活动场所)、一旗杆。镇上为每个中心统一配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橱、电脑、打印机、固定电话以及床、煤气灶等办公设施和生活器具。在服务内容上,将计划生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服务项目都下沉到服务中心,对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
律西村的汪飞、陈圆圆夫妇长期在青岛打工,以前,因为跑手续麻烦,一直没有办理流动人口证明。端午节,他们回老家探亲时向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10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手续。他们直夸便民服务中心效率高:“没想到回来一趟,就把所有手续办完了。”为强化管理,该镇制定了坐班值班、请销假等10多项管理制度,落实了中心人员包村责任制,包班子建设、包社会稳定、包扶贫、包集体经济发展等。每天还安排2名村党支部书记在服务中心轮流坐班,其他村党支部书记在本村办公室坐班。镇村干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扰民、做服务。为搞好督导,镇上设立了督查办公室,由一名镇党委委员兼任主任,具体抓好督导。同时,该镇将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中心在财政所设立一个专户,做到了经费有保障、支出规范化。
农村社区党政管理服务中心把镇村两级干部凝聚在了一起,镇干部抓工作有阵地,村干部坐班有地方,推动抓工作的力度和成效空前提升。镇村干部每天钉靠在中心和村,群众办事能随时找到干部。同时,通过干部包村联户,落实了危房改造、文体惠民、扶危济困等工作。 7月19日暴雨前,中心工作人员和包村干部深入村户,共排查转移危房群众38户,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好事让服务中心和农村党支部来办、好人让两级干部来当、满意度让群众来评判,实现了干群互动、关系密切、社会稳定。镇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群众家中的大事小情也愿意到服务中心找镇村干部说道说道,群众的诉求不出村就得到了解决,镇域内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