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天海间,数十台漆成红色的岸桥、轨道吊依次排开,在东海的波涛间巍然矗立。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近日,记者走进洋山,一睹这个“超级工程”背后的秘密。
挑战港口科技巅峰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又放下,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辆来回运送。远程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码头装卸作业的操控——未来的洋山四期工程,呈现的将是这样一幅画面。
全自动化码头,是港口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的厦门和青岛、国外的鹿特丹等港口,都在探索这一方向。洋山四期则将以全球最大的规模和体量,成为全自动化码头的“集大成者”。
洋山四期拥有2350米的岸线,一次性建成7个泊位。今年年底开港后,将形成4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后期继续扩大规模,最终有26台岸桥、约120台轨道吊和超过130辆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投入使用,吞吐量将达到630万标箱/年。
大范围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动港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将极大释放港口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以往,桥吊司机坐在近50米高的控制室里,凭肉眼和手动操作将几十吨的集装箱精准平稳地摆放到船上。而今,操作人员坐在中控室里,轻点鼠标就能完成这一过程,看上去和“玩游戏”一样。
包括洋山港在内,2016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箱。洋山四期的建成,将把上海港的吞吐能力提升到4000万标箱以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大港。不过,数量不是关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说,从大港到强港,洋山四期将挑战世界集装箱装卸技术的巅峰。
从设备到“大脑”均为中国智造
洋山四期建在茫茫东海之中,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总用地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项目前期的基建工程由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三航局和中建港务联手完成。
全自动化码头所用的岸桥、轨道吊和AGV,由“港机巨头”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与此同时,振华还开发了设备控制系统。
整个项目的生产调度,由上港集团自主开发的码头操作系统来承担。如此一来,码头运行的“神经”和“大脑”,均实现了国产化,这是洋山四期特别令人自豪的地方。
串起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翻开地图,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洋山港,一手牵着长江经济带,一手挽起海上丝绸之路。
溯江而上,从下游的太仓、南京,中游的九江、武汉到上游的重庆、宜宾,上海港在长江沿线12个地区共投资了22个项目,织起一张完整的综合物流网络。洋山四期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的能力。
眼光向外,来自长江流域的货物在洋山港集结后,将换上大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送往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广大区域。
目前,上海港正积极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布局,已中标以色列海法新港25年的码头经营权。方怀瑾说,洋山四期所代表的安全高效,是上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王牌。“假以时日,中国港口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望复制到海上丝路沿线中去。”(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今年的电影暑期档由女英雄拉开帷幕。善良而神秘的亚马逊公主戴安娜化身“神奇女侠”,来到人类世界捍卫和平,一个并不新鲜的奇幻故事,因为天生的正能量和清新的女性视角而让人喜爱,也让人忆起,那些曾惊...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