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天边的那朵“火烧云”

来源:黄山晨刊 2018-11-09 07:54   https://www.yybnet.net/

·姚国强·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就学过了小学语文的这篇课文《火烧云》,那美丽的图景、天真的心灵一直烙印在心中。从初中的政史教学转岗到小学任教语文,忽然又邂逅了《火烧云》,自然是几分欣喜,再又读了读《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再又上网搜索《呼兰河传》和萧红的信息,让我走进才女萧红的世界和那段峥嵘坎坷的岁月。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扑扑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地主之家,衣食无忧,兼修学业。1919年生母病逝,但祖父一直疼爱关心着她,一直到1929年祖父去世。1927年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就读,萧红喜欢文学和绘画,在校刊上发表过署名悄吟的抒情诗。那时的她如同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人总要长大,总要走向社会,在那多灾多难的旧中国,萧红要走的人生道路自然也是充满苦难坎坷的。1928年,萧红参加哈尔滨市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的反日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即"一一九"运动,主动担任宣传员。1933年4月,以悄吟为笔名发表小说《弃儿》,是萧红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随后发表诸多作品,踏上文学征程。1933年10月,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1934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注意,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逃离哈尔滨,到达青岛。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萧红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1934年11月,萧红、萧军离开青岛抵达上海。他们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萧红发表《海外的悲悼》等诸多作品以怀念。因日军进攻上海,1937年9月,萧红、萧军撤往武汉,萧红创作了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等散文的发表,对宣传推动人民抗战起到积极作用。1938年1月,萧红、萧军和艾青、端木蕻良等人应民族大学副校长李公朴之邀,离开武汉到山西临汾民族大学任教担任文艺指导员。2月,萧红、端木蕻良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西安。1938年萧红来到重庆,应邀写下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1940年9月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12月连载完毕。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萧红的一生笼罩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硝烟中,她一直为反对侵略书写着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萧红无疑是个倔强、坚强的女人,但女人再坚强,也需要温暖的家庭,也需要男人宽厚的肩膀。1919年,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之后背井离乡,决裂家族,再也没有回头。萧红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1930年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书,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顿中。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萧红寒假中返回呼兰,被软禁在家中,后逃到哈尔滨,与汪恩甲同居。临近产期,汪恩甲竟不辞而别,突然失踪,令萧红独自被困在旅馆。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俩人于是生活在一起。1932年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后夭折。萧军有些大男子主义,他个性粗暴,而且情感“丰富”乃至轻浮,在两年里先后跟三个女子有暧昧。而且,他并未拿萧红当成自己最后的归宿:“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1936年7月,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东渡日本。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萧红说:“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婚后生下一子,产后第四天,萧红称孩子头天夜里抽风而死。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根据骆宾基的记载,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萧红病逝的44天中,端木蕻良在萧红生命攸关的时刻离开,只有骆宾基始终守护在萧红身边。国破故园别,小女子只身飘零已是可怜,更那堪身边最亲近的男人一个接一个绝情!普通人家的温馨,普通丈夫的关心却似天边的云,水中的月!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1941年4月,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到九龙看望病中的萧红,萧红到医院检查,被发现患有肺结核。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陷于炮火,柳亚子先生到九龙萧红住处去探望她。1942年萧红身体更加虚弱,某日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就让这位过早凋零的才女静静地回到童年呼兰河畔祖父的身边,看看远方的火烧云,玩一玩园子里的趣事吧。

李清照的愁,是江南女子绵长温柔的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苏轼的愁,是壮美旷达的愁,“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辛弃疾的愁,是人生反省启迪似的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煜的愁,是浩浩荡荡,痛彻骨髓似的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萧红,这位柔弱的才女,在历经人世沧桑,尝遍漂泊离别之后,却如佛禅般静静地讲述着儿时的故事,没有一丝愁容,没有一声叹息,只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着那永远的火烧云!

新闻推荐

[ 街区联讯 ]

亲子关系课,家庭“心”攻略半岛记者李晨通讯员郭显海苏丽莎报道本报讯11月1日,市北区妇联联合海伦路街道举办...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意趣笔墨写丹青2018-11-09 05:33
评论:(天边的那朵“火烧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