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濯沧斋雅集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3-2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1931年端午过后,海滨诗社同人陆梦熊、崔士杰、刘仲永、费磊安、隋即吾、周锦、王筱泉、周枢清、李星若、丁仙芝、赵海秋、沈仰放等二十人聚于四方公园,仿兰亭之举,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四方公园由胶济铁路管理局创设,又称铁路公园,园中叠土为山,凿地为池,颇得山水之雅,所栽花卉亦掩映成趣。“十步一亭廿步桥,叠石补山景信美,水榭烟廊覆柳阴,异草奇花杂乱禽”,而今,四方公园这些秀极人间供醉眼的风光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凭着介盦留在《题海滨诗社同人四方公园雅集图》里的诗句亦可一窥仲夏之美景。

席间,众人醉情于酒,亦醉情于诗。崔士杰咏出“佳日集雅会,兴余相聚形。镜中空本色,天上辉文星。酒醉神仙意,风流名士情。四方园径幽,五月榴花明。不有新诗萃,何以慰此行。依依柳阴下,谈笑不闻声。”隋即吾醉了,陆梦熊也有了酒意——“现身色相镜中窥,坐立所宜各得其。诚正自存真面目,光明毕露好须眉。七贤谊重精神贯,九老图新形影随。留待他年应认识,音容笑貌是为谁。”

从仲夏夜的酒意中醒来,海滨诗社迎来了一周年纪念。“韶光似箭递新陈,依旧飘蓬东海滨。夏暑冬寒等间度,吟风弄月几轮回。四时花鸟皆诗料,阖座宾朋无俗人。愿共华筵常不散,年年歌咏续前尘。”在陆梦熊的吟咏中,似流水的驹隙光阴一啸而过,时间也行将穿透了1931年的尘埃。沈仰放也借题发挥,追忆过往,“洛社初开忆旧时,梅花香里届瓜期。躬逢胜会三生幸,十度联吟附骥迟。崔九堂前笑语温,盛筵重开慰诗魂。去年往事堪追忆,犹见青山旧酒痕。”

自1931年崔士杰位于观象山的新居落成,濯沧斋便逐渐成为海滨诗社雅集相对固定的落脚点。1934年夏天,首夏濯沧斋雅集在平原路25号崔士杰的居所进行,按照作诗的规则,陆梦熊借分得“泉”字,讲述了濯沧斋雅集的缘起,“从公余雅兴,酬唱既多年。崔涤家声远,香山社运绵。骋怀胶澳景,同志竹林贤。匝月题分咏,如期稿细编。驹光惊荏苒,鸿迹认蹁跹。径舍还仍旧,骚壇近廓然。地因观海胜,室以濯沧传。曾下陈蕃榻,恍登米芾船。琳琅满陈屋,幽静可谈天。再召嘉宾至,相近丽句联。清和方已届,寒暖正无偏。户外新晴放,胸中俗虑蠲。文章共欣赏,笑语互周旋。果腹添风味,烹茶汲石泉。素知情注重,未为异思迁。数载神仙侣,三生翰墨缘。此回姑席散,后悔莫期衍。寄语迟来者,他时奋著鞭。”分得“钟”字的石福纶也以《首夏濯沧斋雅集》同题作诗,“崔骃博雅号文宗,小筑幽栖近象峰。迎栏川峦能揽胜,连镳俊彦喜相从。诗篇簇蔟光吟箧,觞政累累数举钟。况有南风为解愠,隔山吹送翠微钟。”

夏天过去了。潮汐之间,秋去东来,濯沧斋窗外又是另一番景色,自成立至今,海滨诗社迎来了四周年纪念。“借得濯沧一小斋,四周少长咏高怀。海滨社日年年纪,雅集诗篇处处佳。新句改良凭后辈,斯文不废赖吾侪。诸君若把风流事,看作寻常理已乖。”在崔士杰的召集下,众人又来到平原路的濯沧斋集会,唱诗作对。

面对倏然而过的四年,每个人的感触不尽相同,然而,借助诗歌的媒介传导,漂泊的心多少有了着落与依靠。到濯沧斋数十次,陆梦熊深明雅集的乐趣和价值,“几净窗明每快然,旧盟有主喜分笺。鸣求久比莺迁木,清浊远看水滴涓。尚待读书经六载,犹欣蔷艾过三年。分期团聚如轮转,四十余回月共圆。”

身为海滨诗社以及少海书画社的核心组织者,刘仲永经历了数次周年纪念,海滨诗社四周年时,反馈到他身上的感触更复杂,当年抗争者虽然从诗歌与绘画中辟得了一片新天地,但是他似乎没有完全放下历史的包袱,“秋兴结社太伤时,四载于今似冷棊。黑水仍前饮羊豕,黄流何处觅皇义。愈风不睹陈琳檄,破屋犹含杜老诗。所幸二毛人我弃,不擒或过宋襄时。”

夕阳山外山

利用景物的自然也好,借用事件的偶然也罢,抑或是使用有组织的计划雅集,海滨诗社的诗人们面向的是一个特定的方向。究其缘由,他们结社的形态脱离不开胶济铁路的职员身份,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对世事的关照显得既丰富又单一。丰富的原因在于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参与着广阔维度的社会交往,他们或多或少参与了青岛、山东乃至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十年的跌宕变化,所以,他们有一定比重的排遣源自于社会的衰颓。正因为此,他们的诗歌又略显单一,仿佛一直背负着旧债,历经寒暑,心事重重。陆梦熊的“凄然对景不胜愁”,齐星五的“海滨寒韵入潮声”,周梅田的“对影徘徊忆故乡”,周枢清的“转眼荣枯且莫论”……诗意里尽是相似的情绪。

一粟沧海,一生劳行,一介书生,人生的滋味在海滨诗社《拟鲍明远数诗》的韵律里表现地至为浓缩,沈仰放的同题诗,“一身常壮游,飘蓬已数秋。二分明月夜,旧雨集扬州。三人相对饮,离绪话南楼。四时且行乐,淡泊复何求。五马犹敞屣,长啸傲王侯。六经饶别味,咀嚼在案头。七情自炼化,无怨亦无尤。八珍非所欲,适口即可休。九有何浩荡,寄迹等沙鸥。十载沧桑变,韶光逝水流。”寻其内心流动的根源,海滨诗社的诗人们和他们供职的胶济铁路以及他们身处的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始终处于不可测的失衡状态当中。稳定成为一种暂时性的偏离状态,不确定则变成了垂挂在每一个人心里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奔波,逃离,离别,回忆……它们是偏居一隅的胶济铁路诗人们早已习惯并接受了的关键词。

1931年1月16日,海滨诗社成员之一、胶济铁路总务处处长顾承曾奉铁道部5746号训令调部另侯任用,这是海滨诗社社员间第一次送别。顾承曾离开青岛属于典型的工作调动,并且曾三次任胶济铁路总务处处长一职,因此,虽有不舍,言语中祝福的滋味更浓一些。陆梦熊赋诗《送社友顾大赴都》,表达的就是对顾承曾前途的寄望,“亭林家学在斯文,相马曾空冀北群。翰苑论才推老辈,海滨话旧识多闻。工师得木欣非偶,大雅扶轮独冠军。此去新都知就熟,车书鞅掌益辛勤。”

顾承曾离青赴都任职,海滨诗社诸君纷纷以诗相送。周梅田也有诗云,“世盛为官轻外任,郎潜避地隐墙东。送人作郡惭衰白,羡尔登仙踏软红。漫说长安居不易,喜藏人海好和同。虎头才调真清绝,余事吟诗亦自工。”

调令来到青岛时,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曾致电铁道部,挽留顾承曾,但事关大局,顾承曾还是去了南京。相较于人事变动的身不由己,人生之无常更仓促、更猝不及防。

听到社友周梅田散值归、卒于船上的消息,海滨诗社诸君虽不忍听,却都清楚此别成千古,是另一种沧海寄余生的悲酸。刘伯明抑着心里的哀痛写下《挽社友周梅田》,借诗诉说衷肠,“横海骚壇擅主盟,襟怀春共玉壶清。那知南北成千古,永忆谐谈隔九京。诗句峥嵘岂零落,哀词绵邈见心情。可堪衔恤余悲在,掬向西风为一倾。”

送别既是人生无法克服的瓶颈,又宛如时代的隐喻。“人生如朝露,古云早相示。命也可奈何,悲感从远思”,崔士杰在诗里喟叹的命运,正是时代典型的不确定特征。

有死别,也有生离。

1935年11月20日,陆梦熊调离胶济铁路,奉令到北宁铁路履职。离别前,海滨诗社为他组织了一次欢送会,与宴者三十三人,唱酬离青去津的事实。与例次雅集不同,这一次由于送别的介入,酒意不像以往那样欢畅,心情也沉重了起来。

佳话留他日,夕阳山外山。与陆梦熊搭档多年,鉴于职位的接近性以及更早之前处理中日山东悬案时的交集,无论诗文还是工作,崔士杰对陆梦熊的理解要胜于海滨诗社的其他同人,“七年风雨共同舟,奉檄为官不自由。老练当无遣策恨,从容定有济时谋。关山北望烽烟起,波浪东来蜃气浮。寄语天涯多保重,扶轮尚赖作中流。”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1937年,一触即发的战争笼罩了海滨的诗意,远望去,遍地焦土。乌云和危险正在逼近,平静下来的心重新被揪起来,一切迹象都表明魔鬼般的灾难将是世界性的,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陆梦熊离开胶济铁路到北宁铁路的1935年,烽烟就已经燃起,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以及当时的热河,并一步步逼近华北。

海浪一如既往拍打着青岛,拍打着这座年轻的城市。野蛮的气味和紧张的气氛占领了宜人的景致释放出来的平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此改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个胶济铁路都在奉命撤离,海滨诗社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兵荒马乱。来不及告别,今天的生活就已经变成了昨日的世界。抱着再次重逢的希望,海滨诗社的诗人们与青岛一一作别。各自散去的路上,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沉默的背影,它们组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后一首抒情诗。

新闻推荐

果然给点阳关就灿烂

半岛记者杜金城说起青岛的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培训,阳光高尔夫运动中心是绕不过的一个机构。从2012年落户国信体育中心后,...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樱桃花开满山2019-03-26 04:36
猜你喜欢:
评论:(濯沧斋雅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