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全员班主任制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机制和理念落到实处 ,青岛二十四中校长刘晓云说,在学校里最有德育育人意识的老师就是班主任,这所学校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全员育人模式的探索,从为每个班级设置副班主任,到组建班教导组,再到全员班主任制,逐步摸索出了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合学校实际的全员育人模式。
什么是全员班主任制?
青岛二十四中的全员班主任制,即每个老师都做班主任(除哺乳期、年过五十岁和身体等特殊原因外),每个班级由三名班主任组成,共同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从2015年9月新初一开始试点成功后,现在已经实现了全校三个年级都实行了全员班主任制度。
刘晓云校长说,“班主任承担了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思想成长的任务,其他的任课老师意识就相对淡薄一些,任课老师只管学科学习,学生在思想上、品行上出现问题了 ,都找班主任,但如果让所有老师都当班主任,就从机制上固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所以我们从2015年9月份开始尝试 ”,在真正开始尝试之前,二十四中通过召开引导会议,引发大家的参与和讨论,一整天的研讨结束,学校发现很多老师愿意尝试一下,而且尝试比较成功。
鉴于试点的成功,2016年9月 ,二十四中继续在新的初一年级推行“班主任组”班级管理模式。2017年9月开始 ,24中在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了“班主任组”班级管理模式。全校一线教师全部承担班主任工作,从而实现了形式上和任务上的真正全员育人。2018年7月 ,“班主任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进入第二轮。8个班级共24位任课老师完全按照学校提前公布的组队规则和个人意愿组成了8个班主任组。
班主任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探索“班主任组”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青岛二十四中也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
充分动员:一项创新工作的开展之初 ,必定面临阻力,为了将阻力减弱到最小值,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二十四中在推行班主任组工作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调研和阶段性总结,及时的统一思想、鼓舞干劲,有效保障了该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科学组队:建组的过程中,首先赋予教师一定的选择权,学校把全体教师按照学科特点分成三类,教师可以在自身之外的其他两类同事中各选择2人作为合作意向人,在考虑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学校充分考虑到教师年龄、学科、性格、能力等因素,组建班主任组。这种形式,确保了组员之间能够各尽所能、取长补短,解决了因教研、外出培训及教师个人请假等因素造成的班级管理空白期,同时也于无形中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
捆绑评价:学校目前对班主任组实行捆绑评价,德育考核以班为单位而非以人为单位,同一班主任组的教师在月考核、学期考核、年度考核中均享受同一等次评价及待遇。这种形式,让同组班主任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避免了力量内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育人的合力发挥到最大值。同时这种形式,也让平时工作不是非常积极的小部分教师因羞于拖他人后腿 ,而改变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有效的优化了学校的工作氛围。并且,这种形式也加速班主任的梯队建设,强带弱、老带青融入日常工作,落实于潜移默化,尤其青年教师的成长迅速。
教书育人,教师要两条腿走路
实行全员班主任制,青岛二十四中收获很大。刘晓云说,它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的,“教书育人,是两条腿走路,如果一个老师只会教书不会育人,这个老师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学校推着老师走上育人的道路,给老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的途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站在育人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工作,而不只是班主任”,每位老师都从班主任的角度观察学生的成长,就能更多地看到孩子们需要什么,也能够看到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有作用,这些都实实在在的给老师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对老师的成长非常有利。
对于学生来说,“原来班主任的个人风格其实就是他带班的风格,班主任的学识、为人处事、甚至个人的性格特征、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弱点,一个人带一个班,影响力相对受一定的局限,一个班有了三个班主任,各种性格脾气都有,大家从长者、师者的角度上,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对孩子的影响面更大了,传递的正能量也更多了”。
“都是亲学生,更是亲老师”
刘晓云校长给记者举了一个小例子,就是在全员班主任制推行一年以后,她突然感觉到,在走廊上、校园里,学生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都特别亲切,特别自然,“ 我那段时间就在想,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学校并没有强调要求学生对老师怎样,但是这种现象就自然产生了”,后来大家明白了,因为老师都是班主任了 ,都愿意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带,学生也把自己的班主任当成亲老师,这对师生的和谐关系特别有利,无意间学校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能够看到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这么多老师的方法互相补充,以及对一些关系的处理,都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了”,刘晓云说,这一点在跟家长的交流互动中,大家也感触很深,老师们互相补台,让家校关系更和谐,彼此之间的方法更多了 ,在一个人的思路受限制的时候,大家一块商量,团队的智慧就出来了”,刘晓云说,所以二十四中的家长对老师特别信赖,对孩子和学校也特别放心。
有合作有分工,不计较更走心
而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全员班主任制带来的好处就更明显了 ,“文化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我们一直倡导的合作文化,有了这样一种机制,合作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一个班主任组的在一起办公,一方面自己班的事情随时商量随时碰头,班级管理上不会出现漏洞,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班主任组的结合是各个学科的老师在一起,不同学科老师的思维模式带来的学科影响非常好,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多元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与此同时,老师们也总结认为,全员班主任制提的更多的是合作,但也有分工,“大家感觉班主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累了 ,我们找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计较’”,刘晓云说,看起来是挺平淡的三个字,再深挖下去,就看到了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甚至能够看到价值观背后的东西,这样的文化营造都是挺有效的。
刘晓云校长说,全员班主任制在教学上也有相应的优势体现,“以前班主任在教学上,总是有个班主任效应,我自己这个班我不用管,我的成绩就很好,全员班主任以后,这个问题就不那么明显了,大家育人意识起来以后,老师们看着哪个班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了 ,在对孩子们的成绩分析中也发现收获很大,因此,全员班主任制对学生成长的整体带动还是很有利的”。
城市信报记者 郝春梅
新闻推荐
信报讯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青岛市3月份又有240名驾驶人A、B类驾驶证记满12分,将被注销最高准驾车型,需参加满分学习。...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