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上海与青岛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将中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形象地描述成“上青天”,即上海、青岛和天津。其中上海与青岛交往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1933年7月上海市总商会组织上海国货旅行团来青岛参加青岛第四次国货展览会。
上海商会挂帅组团
1930年2月7日,青岛各界推举代表,成立“青岛各界国货运动委员会”,接受了原胶澳商埠局在河南路东莱银行兴办的商品陈列馆,将其改为国货陈列馆,陈列国产商品,同时在天津路开设了国货商场,日常销售国产商品。每年在河南路商品陈列馆和天津路国货商场举办国货展览会,1930年7月1日举办了第一次国货展览会。
1933年7月10日至8月9日举办的青岛第四次国货展览会,在青岛国货展览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展览的有青岛市和上海、杭州、天津等市工厂200余家,产品6300余种。上海市总商会对此次青岛国货展览会非常重视,精心组织了由106家厂商参加的规模庞大的国货旅行团,在上海市总商会董事王介安率领下来青参会。
来自上海产的服饰品、化妆品、日用品、饮食品、棉织品等物美价廉,受到青岛市民的青睐,人们纷纷掏钱购买。
广告形式别出心裁
上海国货旅行团不但为青岛市民带来丰富的商品,让其享受购物的乐趣,还通过现场实践演示,让青岛市民一睹现代工业制造革命发展的成果。1933年7月9日,应青岛第四次国货展览会邀请,上海震旦机器厂携驰名全国的“鸡球牌”药沫灭火机在青岛著名旅游景点前海栈桥举行灭火表演。当天,人们早早涌向栈桥,都想看个究竟。表演开始后,灭火机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喷出雪白的药沫,强力射向那团团燃烧的火球,红红的火球。瞬间被扑灭了,在观摩的人群中顿时发出“啧啧”的惊奇称赞声。这场由“鸡球牌”灭火机担当主角的灭火表演,在那时恰似一场魔术表演,给人们带来悬念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用水救火的方法理念。曲海波
新闻推荐
信报讯“为保安全应做到,楼道行走往右靠,上下楼梯不乱跑,守秩序;拐弯处要放慢脚,上下楼梯右边好,遇到人多谦让早,要规范……”在...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