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来临,干燥、强风、浓雾、冰冻等恶劣天气频出,加之岁末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在生产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11月20日,就有媒体爆出,青岛市一居民小区与一建筑工地发生火灾,一天两起火灾事故,安全生产、生活警钟长鸣。本期,青岛市人社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推出冬季工伤预防特刊:安全重于泰山,生产先防伤害。
一、严把“六项防控”,筑牢安全意识
冬季生产,气候条件恶劣,更应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生产中,六项防控要彻底: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坠落、防风。另外,要积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防火、防爆莫忽视
冬季风干物燥,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动火作业前要履行好动火申报制度,要注意周边环境,确认安全。要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尤其是易燃易爆区域禁止烟火教育,各单位要加强动火管理,建立各级防火责任制,并且认真执行防火制度,加强生产生活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人走火灭。同时,要严防电器火灾发生,冬季照明线路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严禁设备及线路超负荷使用。加强对各个场所的防火检查,对用电、用气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杜绝火灾和触电事故发生。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的防火安全工作,要加强燃放爆竹的安全教育,严禁在要害部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要害部位要设专人值班值宿,并保持通讯畅通。
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热炉、锅炉等燃气、燃油设备在点火前必须确认进口阀门关闭程度及烟囱挡板的关闭程度。2.盛过油的容器、桶等可能造成可燃气聚集物件,在动火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并严格履行工业动火审批制度,加强监测,确保安全。3.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上岗。4.要加强室外管线的检查,避免爆炸火灾事故发生。5.要加强拉运油品车辆的管理,车辆单位要加强对车辆“两证”和“三件”的检查和配备。
户外作业需慎重
天气严寒,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作业的人员要注意防寒保暖,脱水工作要及时排掉各个脱水点的水分,预防冻堵。生产现场脚手架梯子和步踏处遇到雨水或积雪易结冰,在楼梯或脚手架上下作业时容易滑倒摔伤,因此,应注意及时清扫积水或积雪,同时还要在易滑处铺上草席,把防滑措施落到实处。下雪天气以及工作地点有积冰的一般不允许登高作业,以防坠落,必须作业时应将积雪、积冰清除,设置防滑措施,并佩戴好劳防用品,同时做好工具的固定防掉落措施,防止坠落伤人;大风天气,所有露天起重设备班后铁刹、闭合夹轨器或防滑器、锚锭必须全部到位,通知司机锁好门窗、切断电源安全下门机。检查好码头系泊船舶缆绳登船梯情况,在建船舶做好舱室防雨、抛锚防风措施。
另外,要注意冬季行车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生产部门应广泛开展行车安全教育,制定一套冬季行车的严格管理办法。落实防冻、防滑、防雾、防火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冬季行车安全意识。教育司机遵守行车规则和职业道德,严禁酒后开车、无证驾驶、疲劳驾驶等,确保行车安全。汽车通过结冰的河流、沟渠时,应下车仔细检查冰层的厚度和强度,在确认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方可通行。在冰雪路面行驶一定要控制好车速,不准高速行车,不准急打方向,不准使用紧急刹车等。
取暖、吃火锅防中毒
气温骤降,火锅成了不少家庭青睐的饮食。但在家中吃炭烧火锅,室内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另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用煤炉取暖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冬天天寒,室内通常会门窗紧闭,要常常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一氧化碳无色无味,除非加装一氧化碳侦测警报器才会在第一时刻查觉。有些慢性一氧化碳中毒,明显的症状就是在封闭的室内,持续数日乃至数周的轻度头疼,头晕,恶心以及肌肉酸疼,并且找不到病因。
家中烧炉子取暖的时候,要做好室内的通风,一定要保证门和窗子是通风的,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将炉子放在卧室外,取暖可以连接土暖气。总之冬季烧煤取暖,至少要做到通风与警惕两个方面。要安装烟囱,并且要保持畅通,炉子、烟囱必须完好无损,通向室外的烟囱末端要安装防风帽,以防倒风,门窗不能关得太紧。在室内如感到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应考虑有煤气中毒危险,应立即开窗通风,必要时去医院诊治。
使用一氧化碳、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厂房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并按要求配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气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好。加强对天然气供气管道检查,严防可燃气体窜入室内,避免中毒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二、加强防范,工伤预防措施不能忘
除了在冬季易发的伤害要加强预防,“季节无差别”的工伤预防措施仍要高度重视。主要措施有:
1.加强领导,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尤其是提高责任者“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抓好安全工作。
3.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管理。
5.提足用好安全技术措施费,改善工人作业条件。
6.抓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重要手段。
7.按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8.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要严肃认真地进行调查处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规定中,这13类不安全行为要坚决杜绝!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奔跑作用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人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安全装置被拆除、堵塞,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或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从事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未按规定使用。
(12)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记者巩合生
新闻推荐
【聚光灯】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