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6日讯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1992年,青岛市在劳务输出归国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年来,随着对高危人群动员检测力度的加大和市民主动检测意识的增强,每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数量明显增多。今年1-10月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男性占93.9%,女性占6.1%,男女之比15.3:1;本市人口占40.0%,流动人口占60.0%;在职业分布中前五位分别为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农民和学生,分别占18.0%、14.3%、10.9%、9.8%、4.7%。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经疫情分析发现,青岛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在继续增加,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低流行地区。经性传播是青岛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经男男性接触感染的人数上升较快,所占比例已由2008年的28.9%上升到今年的79.5%。自愿咨询检测、术前检测、性病门诊检测及其他就医病人临床检查、依托项目开展动员检测是青岛市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占青岛市感染者总数的92.2%。
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110余万元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疫情监测、行为干预、病人救治等工作。各区、市也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目前,青岛市已建立2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5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39家艾滋病检测点,建立了完善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覆盖10个区、市;并设立42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包括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中心和高校医院。全市每年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00余万人次。(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晓婷)
新闻推荐
教育部要求2020年义务教育段各类特长生正式取消,市教育局也明确明年会取消艺体特长生。在中高考仍有艺体特长生招生的情况...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