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快速蔓延,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为防止疫情通过口岸输入传播,做好经北京入境的境外返青人员接驳转运工作,青岛市公安局组织27名民警和辅警成立工作专班,与市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等部门通力协作,当起了疫情中往返北京与青岛之间、带境外返青人员回家的“摆渡人”。
临危受命,摸着石头过河
“工作专班是3月18日成立的,27名民警和辅警全部来自市北公安分局。”市北公安分局刑侦一大队副大队长毕建平说,疫情在国外多个国家急剧扩散,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承受着境外输入的巨大压力。
“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回在北京入境的境外返青人员,保障路途安全、处置突发事件,这期间要与他们面对面近距离接触,一同乘坐八九个小时大巴车返回青岛。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可控、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这项任务的风险还是挺高的。”市北公安分局刑侦二大队副大队长耿晓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承担这样的任务、没有先例可循,这给他们带来不小的考验。
出发前,毕建平、耿晓等专班成员充分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多个处置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到达北京后,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及时提炼经验、总结教训、规范流程,在实践中摸索出接驳转运全程陪护、全程测温、全程防护的“封闭内环”工作措施,实现信息登记准确无误、转运送离全程可控、信息报送及时高效、整体工作闭环运行,确保零差错、零遗漏、零失误。
耐心劝导,妥善化解矛盾
返程途中,针对个别境外返青人员长途劳累、易出现激动烦躁情绪的实际,专班民警和辅警总是耐心开导劝慰,讲清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平复心态,自觉服从防疫大局。
有一次,毕建平接到一批境外返青人员,刚准备从北京出发,其中一名带着孩子的女子就提出,出门后她和孩子要离开大巴自行返回青岛。“我老公专门从青岛开车过来接我们,就在大门外面等着我和孩子呢,我们要自己回青岛。你放心,我们保证哪也不去、老老实实回家隔离。”面对如此要求,毕建平一方面向其讲解国家防疫政策,一方面从这名女子的角度出发进行劝导:“你老公从青岛到北京一路开车过来很累啊,再拉着你们连夜赶回去肯定疲劳驾驶,多危险啊!为了你老公的安全,你该让他在这休息一晚再往回开。你们娘俩跟着我们还不放心啊?”就这样,返程路上的小插曲被巧妙化解。
耿晓接到的一批境外返青员中,有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到达青岛眼看要住进隔离酒店时,老夫妇突然变卦,强烈要求离开隔离酒店、自行回家隔离。“你们刚从国外回来,在酒店隔离一段时间,对自己、对家人都好,咱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绝对没被感染啊。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你们回家了,但街坊邻居们会怎么想?”耿晓一番劝导后,两人最终选择在酒店隔离。
贴心服务,赢得群众赞誉
执行任务过程中,专班队员需要全程穿着防护服。大家私底下都说“穿上防护服工作就像‘高原反应’,感觉憋气,体力消耗很大,话说多了会气喘,耳朵、前额也被口罩、护目镜勒得有点紧”。
尽管行动不便,但面对境外返青人员,他们还是会主动上前给与帮助,特别是看到接回人员中的女性和未成年人搬运行李困难,对行李消毒后他们会主动帮助搬运。
“有个归国留学生,见到我们后情绪十分激动,她边说自己一路上的见闻,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摞口罩往我们手里塞,嘴里说道‘这都是正品3M的,我花高价买的。你们就收下吧,你们比我更需要’。”回忆起这段经历,毕建平眼角有些湿润。
3月21日凌晨5时,台东派出所民警鲁永卫、辅警王昊东随车出发,经9个小时长途跋涉到达北京待命,22日下午2时进入机场开展工作,23日清早7时他们和20名境外返青人员安全抵达青岛。“这20人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孤身一人回国、一路无人照顾,长途奔波非常疲惫。老人也可能实在是忍不住口渴、但见我们忙前忙后又不忍心开口,最后试探着对我们说自己喝不了矿泉水,想喝口热水。由于车上没有热水,王昊东便徒步到较远的机场休息点为老人接了热水。”鲁永卫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刘卓毅通讯员青公宣
新闻推荐
早报4月16日讯按照鲁医保发〔2020〕15号文件精神,自2月1日至6月30日,青岛市再次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