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4月26日讯 4月25日,西海岸新区宝山镇线上蓝莓节正式启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线上蓝莓节创新销售模式,宝山镇党委书记亲自上阵“直播带货”,为地方特产蓝莓“站台”。短短几小时的直播,共售出蓝莓10461斤,销售额达731223元。
接入新经济的一扇大门
“我们‘宝山蓝莓’不仅饱满丰盈、果粉浓郁,而且吃起来清香浓郁,酸甜适度。2018年,‘宝山蓝莓’还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月25日,在宝山镇蓝莓大棚里,宝山镇党委书记臧浩宇在推销该镇特色水果——蓝莓。
为扩宽蓝莓的销路,宝山镇政府与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联合培训、引导蓝莓种植户在直播平台开播,种植户们纷纷变身“带货网红”。当天,宝山镇党委书记、副镇长等党员干部在直播平台为宝山蓝莓推介代言,助力果农销售蓝莓鲜果。
“相对于专业主播,党员干部只能算是直播间的新手,但他们的优势在于,身份更受关注,诚意更打动人,信誉更有保证。目前来看,党员干部出镜的直播,几乎都能带来店铺成交高峰和观看高峰。直播可以说是蓝莓销售接入新经济的一扇大门,干部们直播,除了卖产品,更是在帮当地打开这扇大门。”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会长隋军告诉记者。
今年蓝莓销量不降反增
自线上蓝莓节启幕以来,宝山镇各蓝莓园热闹非凡,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采购订单。“原本还担心今年的蓝莓销售会受疫情影响,现在看来,不仅没有影响,而且销量还增加了不少。 ”宝山镇翔源蓝莓家庭农场负责人解学兵一边给刚采摘下的蓝莓进行包装,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这都是得益于“互联网+干部带货”线上销售的开展。
宝山蓝莓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历时20年。2001年10月,宝山镇金沟村首批种植的530亩蓝莓一举开创中国蓝莓标准化种植先河;2018年12月14日,“宝山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宝山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两万亩,蓝莓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如今,“宝山蓝莓”成为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助推宝山蓝莓走向全国
“首先是蓝莓的品质好,我们这里的土壤是沙性土壤,矿物含量高,这样的环境对蓝莓种植非常有优势,同时,作为风河发源地及洋河发源地,无污染水源为蓝莓浇灌提供了区位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山镇蓝莓产业形成了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组团发展的格局,宝山蓝莓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而且镇上的老百姓确确实实通过种植蓝莓得到了良好的收益。 ”宝山镇党委书记臧浩宇说,对当地农民来说,种一亩小麦全年收入只有2000元,而种植蓝莓的收入每亩可以达到10万元。
“通过直播带货,我们不单纯是为了销售,更希望通过直播平台的流量让‘宝山蓝莓’这个品牌走出青岛,走向全国。通过在线消费大数据分析来看,消费者也确实来自全国各地,能让大家品尝到宝山蓝莓,并获得口碑认可,这就是我们此次直播带活动的目的。 ”臧浩宇说。 (记者 刘海龙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干部直播“带货”功夫在镜头外
危中见机、危中求机,疫情期间,西海岸新区各乡镇纷纷发力,王台镇“桃树认养”、大场镇“线上草莓节”、张家楼镇“公益云助农直播”……各种活动层出不穷,拓展了销售渠道,打造了线上销售新业态,为果农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在全民战“疫”非常时期,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党员干部当 “代言人”“推销商”,为地方特产蓝莓“站台”,在当地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受到广泛点赞、喝彩。这样的认可,不只是订单不菲,而更在于“心”。
就当前看来,党员干部参与直播“带货”,效果是明显的,能够减轻农副产品滞销的压力,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但要真正为当地产业发展助力,特别是从脱贫攻坚的角度,帮助群众立足自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难题,就不能只是做销售,而是应该考虑如何让更多群众能够参与进来、如何建立响当当的品牌、如何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成绩固然可喜、经验也值得推广,但干部直播“带货”决不能只是停留在销售产品的层面,要着眼长远、瞄准未来,让其成为助力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货真价实都是做买卖的生命准则。如今以干部出镜引来了流量,同时必须抓紧时间补上短板,完善销售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源头上下更大力气,才能让来之不易的好势头延续下去。 记者 刘海龙
新闻推荐
早报4月26日讯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让市民了解有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4月25日,崂山区垃圾分类办组织有害垃圾主题宣传...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