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起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一步步迈向国际大都市之时,青岛也在老城复兴与城市更新转型之路上不断探索,以文化、创意开启老街的时尚转向,用艺术、设计的力量推动城市更新进程。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的大幕正徐徐展开,一批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启动,通过复兴历史城区、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滨海特色空间,助力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建设。具有时尚气质的“城市新生活”正在老街区里生长。
探访1
老街区改造已完成招商
中山路上,一辆辆私家车呼啸穿梭,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经过,街边的商铺和老楼鳞次栉比……这里曾是老青岛最繁华的地段,随着疫情持续向好,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然而,从这里往西走百余米,穿过河南路,那里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市南区的宁阳路片区就是这样一处闹市中僻静的所在。走进宁阳路上的一处里院,墙体破损,楼梯斑驳,随处可见风化起皮的砖墙,满眼七零八落的管线。“本街区共8个里院,382户,目前还有部分住户没有签约。”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南已对宁阳路片区进行了产业定位,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合作,拟打造青岛特色主题民宿街区,营造文旅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
探访2
修补老里院呈现新面貌
与宁阳路片区仿佛“静止”的画面完全不同,市北区的四方路片区目前施工正火热。从中山路沿海泊路一直向东,四方路片区已经变成了一处大工地,每栋老楼都穿上了绿色的“防护服”,敲击声、电钻声不绝于耳。环顾四周,“动作最快”的当属广兴里和海泊路37号。其中,广兴里是青岛现存最大的也是“老青岛”们熟知的一处里院,淡黄色的墙体搭配绿色的木质窗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走进门洞,内部开阔,工人们正在铺设地面。紧邻广兴里的海泊路37号则是另一副场景,红色的砖墙颇具视觉冲击力,有天然朴素之美。
记者探访时,有不少行人透过围挡好奇地观察老里院的新模样,还有人专程赶来“盯”施工进度,“原先这是一条美食街,马家拉面、秦晋小吃、胖姐烧烤……不知道修好了,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了。”据了解,市北区将通过引入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以广兴里为载体,建设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打造“老城复兴设计赋能”的全国样板,预计5月启用。
对比
两区采用不同作战方式
青岛市历史城区面积共28平方公里,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滨海岸线,市南、市北基本各占50%。一番对比下来,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老城区,为何市南区和市北区呈现出的状态、进度完全不同?“市南市北两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作战方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保护和更新处工作人员解释,大致可归总为市南“先招商后改造”,即按照产业定位公开招标确定投资商,引入社会资本,再开展设计、建设和运营一体化实施;市北“先改造后招商”,即由市北建投集团作为平台公司,先行开展建筑修缮,并同步开展招商工作。
“保护利用,讲述老城故事”是青岛市复兴历史城区、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滨海特色空间的主基调。2019年,青岛市拉开了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先行先试的大幕。中山路四方路有机更新示范片区建设启动,三个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北京路5号、潍县路19号、广兴里建设也先行开展,目前三个试点项目的初步方案设计均已完成并进场施工。
进展
历史街区保护相继启动
具体来说,市南区发起了中山路区域保护发展攻坚战,劈柴院二期、宁阳路、黄岛路片区项目已与投资主体签订合作协议,大学路、沂水路美丽街区示范项目试验段完工,青岛故宫文创馆(原海上皇宫)开业运营,北服青岛时尚学院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宁阳路项目运用平台化思维、市场化模式,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合作,成为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工作的新突破。
市北区在广兴里示范项目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又陆续启动了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3个街区内30栋约3.2万平方米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正在进行室内墙体加固等工程。同时,市北区对街区内馆陶路等12条道路实施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品质。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7日讯近日,中国文明网刊发了李沧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品牌化的故事,为绽放的“夕阳红”点赞。青岛市李沧区充分挖...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