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岛城众多音乐酒吧逐渐重启。五月以来,G7、Slogan两家酒吧分别举行了爵士演出,而岛城部分音乐人也接到了来自其他城市的工作邀约;备受岛城乐迷喜爱的livehouse暂时还未有复苏迹象,搬到国信体育场的Downtown仍然在等待复工通知。文旅部日前发布规定,“营业性演出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30%;互联网上网场所和娱乐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50%。”相信随着局势逐渐好转,歌迷们又能在现场聆听歌手们的演绎。记者日前采访了各家音乐演出机构,发现经营风格都在“变形”,爵士乐将是疫情后各家音乐吧的新热点,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去年启动的青岛原创音乐扶持计划可谓甘霖,后续的各种扶持将促成岛城音乐演出的深度繁荣。
爵士味儿,中意否?
对于灵爵爵士乐团来说,疫情前最后一场演出和复出后第一场演出都是在闽江路Slogan酒吧做的。这家酒吧主打上世纪20年代美国禁酒令时期文化元素,与爵士乐非常搭配。Slogan的合伙人之一战江表示,“Slogan是一个比较放松的地方,以轻音乐、爵士为主,还包括流行和无伴奏音乐,也有原创爵士表演。”他坦言,爵士乐在青岛属于稀缺资源,灵爵是各家酒吧争抢的热门乐团。无独有偶,同安路上的G7音乐工作室也主打爵士乐,老板翟圣龙表示,G7的三个创始人里有一位迷笛爵士吉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专门学习爵士作曲,加上我们又都喜欢爵士乐,虽然小众也想作出自己的风格,所以G7主打爵士乐和布鲁斯。”多才多艺的翟圣龙既是音乐人也是电影演员,疫情期间他还创作了歌曲《天使的模样》献给医护人员。
之前岛城音乐吧里,要么主打民谣和摇滚,要么主打本地翻唱歌手,而爵士乐显然成为2020音乐吧新风口。翟圣龙表示,G7主打爵士乐,也有受疫情影响的元素,“我们本来是做音乐培训,宗旨是让学音乐的孩子都有音乐创作的能力。疫情对培训行业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现在平日培训,周末做演出。G7希望做成一个地标性的文化空间,不仅是酒吧、沙龙,还有音乐和艺术电影。”业内人士介绍,爵士乐从表演到欣赏都有独特的审美趣味,G7、Slogan的变形,也给岛城乐迷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座率是不是防线
文旅部日前对上座率给出规定,“营业性演出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30%;娱乐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50%。”战江表示,这个规定并不构成限制,“现在的上座率不足以突破这个上限,毕竟大家还没恢复到常态。”相对来说,Livehouse对上座率更加敏感一些。Downtown老板解新宇坦言,30%上座率根本无法维持Livehouse的经营,“这个数据基本不赚钱,只能多增加演出场次,然而现在看起来特别困难,疫情影响这么久,Livehouse已经无法维持房租和各项开支。”解新宇认为,比起资金扶持,Livehouse更希望得到政策支持,“放宽对艺人的审批,简化环节,这是我们更需要的扶持。”
音乐吧和Livehouse是时尚乐迷的集散地,也是城市音乐文化的风向标。在爵士风劲吹的当下,经营者们也有担忧,战江坦言,青岛缺乏“音乐人才库”,“青岛音乐人到酒吧唱歌的寥寥无几,岛城的高校主要培养交响乐人才,流行音乐方面比较欠缺。像是在成都、南京,主力音乐人大多来自城中的音乐学院,北上广深的酒吧里更是有很多青岛的孩子在唱歌,酒吧老板同时也是音乐人,既卖酒也唱歌。有了人才库,歌手才能流动起来。为什么青岛的酒吧每到中秋节、春节能遇见好歌手,因为他们回青岛来过节,顺便进酒吧玩玩。”
高端Livehouse在青岛的经营一直是难点,业内人士表示,Livehouse的演出去掉歌手出场费后所剩无几,靠酒水很难盈利,像Downtown坚持这么久很少见。战江表示,Slogan的经营策略偏向于威士忌和鸡尾酒,“我们除了推出新款鸡尾酒,还尝试提供无酒精饮料,希望从咖啡店挖走一部分消费者。”在影院尚未复工的当下,G7、Slogan等爵士风酒吧的出现给夜经济带来了新的火花。米荆玉
新闻推荐
“出口转内销”上云端 “青岛新零售外贸云商服务”启动招募优秀社区销售“团长”组团带货
打造青岛市优势外贸产品的云商内销平台,聚集8大类外贸产品,培育青岛消费的新模式;通过社群营销,加强与街道、社区、小区合作,...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