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王爱科通讯员范晓苹
朱维平,中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副院长,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岛市知名中医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委员,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委员。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免疫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性关节炎、白塞氏病、银屑病、白癜风、免疫性肝病以及相关老年保健养生方面,临床诊治取得的显著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是岛城中医风湿免疫病界的领军人物。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日上午
提起各类风湿病,市民们难免联想到钻心的疼痛、变形的手指、红肿僵直的关节,甚至皮肤、神经系统、肾脏等全身脏器的严重并发症。患者轻则失去劳动能力,重则危及生命,让人不寒而栗!岛城有这样一位身披白衣的使者,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医学事业当中,深耕风湿病课题,为患者带去福音。本期的名医榜我们走近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副院长朱维平教授。
博学:博采众家深耕风湿专业
风湿免疫病是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且治疗困难。“这类疾病的表现涉及到了皮肤、关节、神经、心、肺、血液、肾、肝、脾、消化、甲状腺等多个器官,所以格外考验医生的业务水平。”朱维平教授说,只有下功夫钻研才能“稳”、“准”、“狠”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朱教授涉足过多门学科,不同类别的科室有着对疾病不同的理解与辨识,他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风湿病的治疗上,秉承师教、融合临床,结合自己对青岛地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深入调研与理解,形成了独到的见解与诊疗思路,确切的疗效让患者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朱教授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成果广受业界和市卫生机构认可,并于2017年4月荣获青岛市首届“传统医学达人”光荣称号。同年10月荣获省医师学会授予的"国医杰出精英奖",成为青岛市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中医医师。
慎思:融汇新知巧治痛风
受到业界赞誉并得到众多患者认可的“六味痛风饮”正是出自朱维平教授之手。据悉,“六味痛风饮”在急性期疼痛24小时的缓解率达到75%,防止关节炎的一年内再发率达90%,针对高尿酸血症治疗的有效率可达到65%,且已经为3000余名患者带去了福音。
基于岛城气候、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特点,痛风成了困扰市民的一大难题。痛风的疼痛程度被形容为“老虎咬骨头”,让广大市民“谈虎色变”。朱维平教授把患者的痛苦看在眼里,放在心上,2005年开始潜心于痛风的临床与研究,并在治疗中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痛风分为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缓解期和痛风石期四个阶段,建议广大患者在高尿酸血症期就着手治疗。”朱教授说。50岁的张先生因工作应酬多、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平衡,曾一年发病五六次以上,备受痛风折磨。听闻朱维平教授对痛风治疗有独到见解,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他。朱教授根据其体质开出药方,几副药下去症状缓解,在遵循医嘱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彻底摆脱了痛风困扰。
明辨:博古通今攻克“丝绸之路病”
40岁的王女士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症状持续多年,吃药也没好转,后眼部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朱教授诊断,王女士得了“丝绸之路病”。
“这是白塞病,之所以叫丝绸之路病,是因为发病主要在中东地带,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较多,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过一种寒热夹杂的‘狐惑病’,实际上说的就是白塞氏病。”朱教授说。
经过两个月治疗,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稳定,至今再未复发。2005年起,朱维平教授牵头成立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风湿科,下一步计划成立青岛风湿病相关委员会,把青岛市的业界能人集结到一起,建立、带动和促进青岛地区中医风湿病专业发展,为青岛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告
下期名医榜将为大家介绍青大附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蒋钢,专业特长为CT引导下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擅长CT引导下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高难度部位的穿刺活检术、恶性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射频或微波消融等治疗技术。如果你有想咨询的问题,可拨打电话80889698告诉我们。
[名医榜]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2日讯记者日前从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了解到,青岛亚洲杯专业足球场项目的基础动工启动时间确定在今年10月。官方数...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