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1月28日8时30分许,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10909米的纪录,让人类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有了新坐标。这是“奋斗者”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这是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新华社发
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一块被抽取测产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员在测量示范田面积。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新华社特约记者扎西次仁 摄
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夜色中的“中国天眼”全景(1月8日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1日,青岛高新区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二代消毒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
2020年,新装备层出不穷,新纪录如约而至,一项项代表着中国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让人感受到越来越强的澎湃活力。
新闻推荐
近期,话题热剧《巡回检察组》、爆款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在全国热播热映,屏幕中青岛的人,青岛的美景随时可见,中山路、珊瑚...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