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詹姆斯老人来青归还“龙牙”的过程中,还有一位“小翻译”全程陪同,并为老人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就是当时只有11岁的“英语通”杨金。现如今,当年的这位“小翻译”已经长大成人,在赴美留学之后归来,留在了北京继续从事着中美交流的相关事务,这些年来一直与詹姆斯老人保持着交往。
“他对青岛的热爱发自内心”
谈及与詹姆斯老人的交往,杨金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2002年自己作为《青岛早报》的特约记者参与詹姆斯的相关报道,包括越洋电话采访,和记者一起接机,并在倪萍主持的《聊天》节目中担任翻译,之后詹姆斯在青岛的走访也大多是由他陪同完成的,“我与詹姆斯成了忘年交,直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通过邮件互致新年问候。 ”
杨金回忆,2002年詹姆斯来青岛期间住在泛海名人酒店,“有一次,他从窗户望出去,指着栈桥海边的礁石,兴致勃勃地讲小时候在海边玩耍的情景,那一刻,他激动得脸都红了,眼里含着泪水,手舞足蹈,我仿佛看到了孩提时的詹姆斯。 ”
一位老人与一座城市的情感如此之深,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跟老人接触后,杨金深深理解了詹姆斯的感情,“我能感觉到,詹姆斯对于青岛人民、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
从老人身上领悟“诚实”要义
对于杨金而言,为詹姆斯做翻译是他成长过程中难以忘却的经历,他从这位“龙牙”老人的行为中领悟到“诚实”的要义。 “担任《青岛早报》的特约小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工作,我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早报记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我之后的成长影响帮助很大,并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杨金表示,通过参与“龙牙事件”的报道,自己收获颇多:“我曾经问过詹姆斯,为什么要用‘偷龙牙’这个词,詹姆斯的回答是‘诚实’。詹姆斯教会我诚实是人类的美好品德,后来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大赛时演讲的题目就是‘诚实’。 ”
据杨金透露,这些年来,他在继续着自己学业的同时,也帮助詹姆斯老人完成了他为父亲撰写的回忆录《胜芳——胜利的地方》的中文版翻译工作,“詹姆斯一直在寻找翻译者,并询问我是否可以提供帮助,看过原稿之后,我告诉他可以翻译,但是因为当时我在准备托福和SAT考试,暂时没有时间,所以一直拖到了我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之后,才正式开始了翻译工作,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新闻延伸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