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实习生刘凌青
闫晓红,在青岛市中心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工作20余年,担任血液内科护士长10余年,后来又担任了大内科护士长。她怀着对病人的无私爱心和对护理事业的执著追求,与血液病人共同铸就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园。
不仅护理病人
还要守护一个家庭
闫晓红常说,“我们血液内科的护士,不仅仅要护理病人,还要守护病人的一个家庭。”
血液内科是一个复杂的科室,一个夜班五个病重,十几个输血,四五个化疗,七套血培养是常规节奏。而血液内科的病人多为骨髓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等,病情复杂,病人的家属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闫晓红说:“一例白血病,就足以让一个家庭完全垮掉”。正因此,家属很容易由于过度焦虑而产生无名火。这时,血液内科护理人员往往一个细微的举动,就能感化家属,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就在去年,血液内科收治了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女孩是父亲一手看大的,现在女儿患有重病,父亲也表现出了一些反常的行为:他不停地在拍照、记录和治疗相关的笔记,似乎是对医生和护士抱有戒备,不相信治疗。后来由于操劳过度,女孩父亲患上了重感冒,每天吃一些止痛药挺着,闫晓红见状,给他从家里带来了连花清瘟胶囊,女孩父亲非常感动,“后来他不再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了,对我们也信任了许多。”闫晓红回忆道。
她与所有病人成了朋友
由于血液内科的病人病情复杂,像白血病、骨髓移植、化疗等都需要长期的治疗,久而久之,护士与患者就成了朋友。
闫晓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曾经在钓鱼岛驻守的老大爷。老大爷曾守护过祖国的钓鱼岛,后来由于患有血液病被送进血液内科治疗,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身体虚弱,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一般病人住院时,都需要家属陪床,但老人希望女儿能回家照顾妻子,就自己找了一个陪床,女儿不放心,但又怕父亲生气,只能在病房外搭了一个躺椅,从门缝里不时看看父亲,渴了就喝凉白开,饿了就吃一点零食充饥,就这样挨了两三天。
这些,闫晓红都看在眼里。在问清缘由后,闫晓红找到老人沟通,她告诉老人,青岛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女儿就坐在外面守着他,两天都没有正经吃过一顿饭,就为了能照顾他,家里的妻子还有女儿的姨帮衬着,为什么不让女儿进来陪床呢?老人被说动了,答应让女儿进来陪床。
后来,由于老人住的是层流床,抢救时常存在空间狭小、抢救不方便的现象,女儿便希望老人能搬到单间去,但老人认为住单间的费用会给家里造成负担,坚决不愿换。无奈之下,女儿只能再找闫晓红帮忙,又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老人妥协了。
自此以后,无论老人有什么固执、不听话的地方,女儿都会去找闫晓红帮忙,因为老人只听她的,“可能老人觉得我们是朋友,我是真心为他好吧”,闫晓红说道。
作为朋友,闫晓红不仅在治疗护理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在病人的生活上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血液内科,有一个年底为无法出院回家的病人理发的传统,以往都是两三名患者,但是去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理发店早早关了门,护士长就亲自为科室里的多位病人理发,有的病人还开玩笑地说道:“护士长这要是开一个理发店,可就发财啦。”
对病人用心
将继续奉献岗位
在血液内科的护士们看来,护士长可以用“英姿飒爽”来形容。闫晓红平日里雷厉风行,有时候看到病人不遵医嘱,教训起来也是毫不客气,一名护士说,“护士长是真性情,她说话从来不客套,但是走心,所以科里的护士、病人及家属都非常听护士长的话。”
记得有一次查房,闫晓红看到一个刚刚做完手术、在康复期的小男孩在喝羊肉汤,当场大发雷霆,支走了所有的护士后,她告诉小男孩的父母,小孩子做手术打了那么多医药品,还需要康复,现在给他喝羊肉汤,万一他拉肚子了,几万块的医药费不是白交了?看到护士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小男孩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连忙保证不会有下一次了。闫晓红说,多年的工作,有苦也有甜,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血液内科护士长,她无悔当初的选择。`
新闻推荐
本报5月10日讯明天是防灾减灾日,城运控股交运温馨巴士10日举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演练,模拟青岛市...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