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万店“荣军岗”退役军人专场招聘现场。半岛全媒体记者黄冬梅
通讯员耿安国
建成“一中心两站”272个服务保障单位,完成了全区2万余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出资1025万元为624名退役士兵完成了养老保险接续,为55名符合条件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285万元,组织线上、线下退役军人和家属招聘会23次,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这个成立不到3年的单位展现的使命与担当,也记载下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生动历程。
用心打造“阳光治理”体系
近年来,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阳光城阳”建设和网格化治理经验和良好基础,以“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制度”为主线,将退役军人服务职能有效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年时间内,建成“一中心两站”272个服务保障单位,“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了“五有全覆盖”,解决了退役军人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城阳作为山东省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试点单位,局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采用“定点采集和上门采集、手工采集和电子采集、自主申报和交叉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圆满完成了全区2万余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切实做到“一人一账一策”。同时,梳理、完善信访联席制、首问责任制、领导接访制等各类规章制度87项,并汇编成册,逐步引导机关建设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轨道。截止到目前,全区8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服务站。
用情提升“阳光服务”水平
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以移交安置、就业创业、优抚优待等为链条,“立体化”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从移交安置“一阵子”到“服务保障”一辈子转变。安置工作中,全过程贯穿公开安置政策、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安置岗位、公开选岗和接受社会监督的“四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政策,累计接收退役士兵802人、军转干部180人,安置符合政策退役士兵158人。
此外,城阳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城阳区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实施办法》,打造了青岛首家、建成4家市级创业就业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全链条”创业服务,目前35家军创企业已入驻,吸纳退役军人就业412人。为55名符合条件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285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千企万店荣军岗”招聘会、建立“创业导师+常态化指导帮扶机制”,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3次,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同时,定期开展养老服务、困难救助、健康医疗等,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心坎上。
扎实推进“阳光双拥”建设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营造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可以说,“双拥”工作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今年以来,先后推出“荣军卡”、组建“荣军联盟”、打造“荣军街”、启动“千企万店‘荣军岗’退役军人专场招聘”,固化法律服务、文化娱乐、健康卫生、帮困解难、就业服务和联谊牵手“六送六进”军营活动,为18支驻城阳部队协调解决更新训练器材、购置防疫物资等100余件困难难题。驻区部队也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工作,主动承担抗击台风、冰冻雪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城阳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片爱国拥军的“热土”,不断见证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双拥精神在这座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城市中遍地开花。城阳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孝潭荣获“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刘泽聪荣获“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棘洪滩街道中华埠社区等3个单位、10名同志被表彰为青岛市拥军优属突出集体和个人。
新闻推荐
本学期,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青岛三十九中市北分校制定了详细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为学...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