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3日讯时常相聚才是家,义务奉献是为爱。有家有爱,就是《青岛晚报》始终秉承的百姓情怀。
从1992年1月1日散发墨香的纸上初见,到数字化全媒体的今天,《青岛晚报》即将迎来30岁生日。30年来,《青岛晚报》“开门办报”,扎根百姓生活,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传民声,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作为青岛第一份深受市民喜爱的都市生活类报纸,《青岛晚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学史力行,彰显媒体担当,体现为民情怀,从本周起,将与岛城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团体、组织、个人联合推出“周末志愿行动”,每逢周末,我们将把志愿服务送进广场、社区,送到群众身边。
本周六(25日)上午9时30分,来自城运控股公交市南公司、城运控股公交市北公司、城运控股公交崂山公司、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公司、城运控股公交隧道公司和城运控股公交城阳公司的百余名志愿者,将与青岛晚报党支部的党员一道,在全市六个场所,为市民提供理发、换纱窗、磨刀,以及难事帮办、生活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将结合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将垃圾分类、卫生打扫等纳入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欢迎广大市民和公益团体积极踊跃加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美化你我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志愿服务水平展示着城市文明程度。在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时刻,我们会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及形式,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岛城主流媒体,下一步《青岛晚报》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掘更多贴近民生的服务项目,用真情服务与市民相守相伴。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周末志愿活动,每期活动都将有来自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各党支部的党员,现场倾听市民声音,为市民提供各类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市民如果有什么烦心事、难办事,都可以在活动现场向记者反映。(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
新闻推荐
头晕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不舒服”,每个人都会经历多次不同程度的头晕。看似平常的头晕其实背后暗藏玄机,其治疗起来更需要...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