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月琴,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党员先锋,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防治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肺病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鑫鑫
提及呼吸科,老百姓可能首先就会想到新冠肺炎、SARS、禽流感、甲流,还有近年来持续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第一位的肺癌。呼吸科是内科中的大科,因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持续升高,作为呼吸内科的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病患。郝月琴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重点学科,病房及门诊永远是繁忙的,疑难危重的病人也是每天要面对的,在这里,郝月琴和她的同事们用一颗仁爱之心,竭尽所能诊断、救治患者,用真诚和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光彩的人生。
抗击新冠肺炎,她屡次立战功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2004年加入到市立医院这个大家庭,2015年开始担任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从医多年来,郝月琴一直坚定地追求和践行着“大医精诚”的精神,秉承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畏困难、感于承担的优良传统。在这一路成长中,郝月琴一边收获,一边感恩,努力做个传递光和热的人。
2020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生活。2020年元宵节深夜,郝月琴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第二天一早“披挂出征”,带着领导、家人和同事的牵挂与祝福,踏上了千里驰援征程。她被任命为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副队长,责任大、压力也大。驰援路上,她思考了很多,甚至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思想准备。他们凭借对病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接手病房之初就意识到这部分病人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实施关口前移,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治”,取得“零死亡”的战绩,以优秀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2020年10月,青岛出现了新的疫情,她作为有援鄂经验的医疗专家援助青岛市定点医院,她和医院的其他4位同事再次星夜奔赴抗疫一线。凌晨进入感染病房就接诊、收治该院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直至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才撤离。两次抗击新冠疫情战斗的胜利,让郝月琴在专业上丰富了诊治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同时也磨炼了意志,更加坚定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
勤学苦研求进步,她永立学科前沿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这就要求医生必须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永立学科前沿。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2013年,她主动要求到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进修学习肺癌的规范化诊治及诊疗新进展。期间,主动参于科研项目,因表现优异被评为半年期唯一的优秀进修生。近年来,随着呼吸介入的快速发展,学科把发展呼吸介入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她先后到北京天坛医院、韩国延世医疗院、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进修学习,在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学习期间,她师从世界著名的“TBNA之父”华裔专家王国本教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她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成归来后在工作中顺利开展了EBUS-TBNA及C-TBNA等诊疗新技术,提高了学科综合实力。近五年,她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完成SCI收录文章6篇、国家级论文4篇。作为项目负责人结题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各1项,并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第3位)。
繁忙的工作仍不忘教学,在规培学员眼中,郝月琴是一位和蔼认真的老师,面对规培学员提出的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每次教学查房她都会提前精心挑选病例、准备课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与学员良好互动;作为市立医院第一批获得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培训师资证的导师,郝月琴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院内及院外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及高级生命支持(ACLS)课程培训,推动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规范及普及。
新闻推荐
这样输球不丢人! 青岛男篮面对卫冕冠军打出气势,年轻中锋高世鳌攻下两双数据
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10月18日,新赛季CBA联赛第二轮比赛全面打响,首轮取得胜利的青岛男篮遇到了卫冕冠军广东男篮。这...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