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如同人的第
二张脸。透过一双手,我们可以揣测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解读一个人的情感表达。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关爱听障人之家”负责人王建民的手,乍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手背青筋明显,有秋风吹起的皴痕,还有几处岁月留下的斑斑点点;手心瘦削无肉,布满干纹;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然而,就是这双手,凭借几十年的比划舞动,不断冲破横亘在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间的“结界”,呐喊出藏在他心底的一份无言大爱。
1初入行
两个月“突击”学手语
采访照例从“当初”说起。面对记者开启录音功能的手机,王建民很坦率。他说,自己1972年走出校门,在那个包分配的年代,当去小学或去青岛市中心聋校两个选择摆在面前时,他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后者。当时年轻的他“想法很简单,只是觉得跟普通小学比,聋校这所局属学校的编制更有吸引力”。
真正进入学校,王建民才知道自己的这份选择意味着什么。学校内外,一墙之隔,却像隔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墙外熙熙攘攘,墙内多数时候寂静无声。而他刚入职就面对着一项挑战——他原本是教数学课,并担任三年级一位班主任的助理,但因该老师有事要请假一段时间,王建民便临时扛起班主任的职责。真正站上讲台,王建民在一双双纯净的眼睛里读到了渴望——对知识的渴望,与人交流的渴望。可是彼时,他连手语还没掌握,一堂课下来,自己也不知比划了些什么,孩子们理解了多少。必须尽快学会手语,与孩子们顺畅地交流,是他下课时给自己定的目标。
从此,每天中午王建民都要拿着饭盒扎进七八年级的教室,跟大孩子虚心请教手语。经常是想起吃饭时,饭早已凉透。晚上回家,王建民还要把自己关在房间“加课”,一双手不停“自说自话”几小时。经过两个月的“突击”,王建民在课堂上发现,讲台下曾经懵懂的一双双眼睛在听完课后明显地亮了,他心内开始涌动起一种成就感,并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2退休后
开启公益手语课
从数学老师,到历史老师,从1973年到2015年,42年转瞬即逝。王建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青岛市中心聋校,也在这里收获了2010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等一系列荣誉,更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感恩和尊敬。
照看孙辈,公园里遛弯,去老年大学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这是多数人向往的退休生活。不过王建民可没有这样的时间。妻子、女儿原以为这个大忙人退休后终于能在家好好歇歇了,结果是三天两头见不着他的影儿。
原来,早在2007年,王建民在浏览网络论坛时看到,有网友询问在哪能学习手语,受到启发后他就在仙游路社区的支持下创办了手语角,免费教志愿者学习手语。退休后,王建民决定把手语角改建为手语工作室。“原来的手语角主要面向志愿者群体,工作室则要兼顾帮助听障群体。”工作室正式挂牌之后,王建民把手语课堂搬到了钉钉群,每周雷打不动地开课,一节课40分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他上课的全部“家当”,高校学子、志愿者等群体都是他的学生,在屏幕前跟着他比比划划。课堂人气最火时,同时在线者一千多人。上周六,王建民的公益手语课已经讲到了第723节。
此外,王建民还依托工作室的联络功能,经常组织听障群体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到茶室品茗,领略茶道文化;在社区活动中表演非洲鼓,让普通市民感受听障群体的积极乐观……“我想让更多的听障朋友融入正常生活。”王建民退休后一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
3“自己人”
遇到求助他“随叫随到”
打开王建民的微信,里面有好友2000多人,其中不少是听障者。据了解,因为身体的原因,部分听障者往往戒备心较强,甚至平时尽量只跟同类人交流。要想真正打开他们的心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岛城听障圈,说起王建民,就像说起“自己人”,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就是他们共同的“家”。
而王建民也着实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听障群体遇到困难向他求助,只要身体允许,王建民基本是“随叫随到”。清晨六七点,半夜十一二点,王建民手机都可能收到各种各样的求助信息。为了把问题解释清楚,王建民无论早晚都会接受对方的视频通话邀请,通过手语交流。
与听障群体打了40多年交道的王建民深知,就医、诉讼是他们生活中的两大难点,陪就诊、陪问询也是王建民常干的事。“我一直记得第一次陪听障朋友去医院的情景。”王建民说,当时有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做完了妇科检查,但苦于无法与医生沟通只好向他求助。经过与院方沟通,王建民出现在了通常是“男士止步”的妇科诊室里。虽然略感尴尬,但他仍然圆满完成了首次医患间的翻译工作。为了便于向听障群体提供服务,他还联络青岛市立医院和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建立了听障人手语服务基地。“陪诊”高峰期,王建民每个月要跑四五次医院。
在岛城的公检法机关,王建民也是“熟脸”。只要有听障者或者工作人员向他求助,王建民都会尽快赶到现场。
4再出发
希望看到服务群体“后浪奔涌”
从去年9月起,王建民更忙了。
2020年9月25日,青岛市残联在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举行了“关爱听障人之家”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不久,王建民就又计划了“大动作”——有听障朋友反映学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马上想办法联系了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驾校。在驾校的支持下,听障人士不仅节省了一大笔学车费用,在考科目三时,还不再为语音提醒纠结,获得了特殊的文字提醒。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王建民继续为听障群体“开疆拓土”,广泛开展了医疗知识讲座、法律咨询和服务、合理饮食知识讲座等活动,为推动听障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唤起社会对听障群体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忙碌的工作节奏,让这位66岁的老人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单箭易折,众箭难断。这些年来,虽然有苏楠、刘莉、袁英等聋校同事加盟工作室,还有岛城多家志愿团队的志愿者来支援,但在王建民看来,要想为听障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这些力量仍然不够。当记者询问他计划再为听障群体服务几年时,一直乐呵呵的老人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只要身体还允许,就会继续干下去。当然,他更期待的是看到“后浪奔涌”。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征集方向围绕青岛承担的国家使命、“十四五”规划目标、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战略性发展目标设置10个大的征集方向征集...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