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寺镇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村容村貌整治,从新型城镇化、新建社区、普通村庄三个层面整体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为重点,促进小城镇做大做强。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突出特色的要求,重点实施“三路、一广场、一公园”等基础工程,搭建起4.5平方公里的道路基础框架;镇区广场、教育、卫生、商贸、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新建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垃圾压缩站等生态示范工程,逐步把小城镇培育成镇域产业成长的新载体、创业发展的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带动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目标,全力抓好新型社区建设。以两区同建为总抓手,突出改善乡村环境,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共规划建设房寺、邢店、滨河、崔李、陈寨、张安、大李店7个新型社区,规划建筑总面积55万平米,5000户、15000人群众乔迁新居。分别配套了幼儿园、超市、卫生室、健身广场、垃圾站等基础设施,达到“六化八通八有”标准,实行“三保一服务”模式(保安、保洁、保绿、社区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文明素质的提升。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对于规划确定不予迁村并点的村庄,主要是清理“三堆”,治理脏乱差,打扫卫生,清洁家园,从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入手,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该镇结合村庄实际,在基础较好的村启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集中力量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生态重建。在生态村落建设中,重点做好“三个工程”,促进“三大提升”。做好坑塘整治工程,提升村集体服务能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常年闲置的坑塘、废弃地等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垃圾清理、坑塘清淤、综合利用等工程。首先,对村内坑塘废弃物污染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水面无杂草、无漂浮物。其次,对坑塘进行护岸绿化,坑内养鱼、种藕等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坑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做好旱厕改造工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为使改厕工作稳妥地进行,该镇注重抓好技术培训、示范引导,切实加强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的质量管理,实行严监理、保质量,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农户受益一个。以农村改厕为突破口,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做好富民养殖工程,提升群众的收入水平。在养殖户较多的村庄规划建设配套完善的养殖小区,将村内散养户集中到养殖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管理,降低养殖风险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供给,有效的完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巩固乡村环境整治成果,确保环境卫生能长期保持,该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民意征集公开化、垃圾清运市场化、日常保洁常态化,监督考核制度化,促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民意征集公开化。该镇把社情民意征集活动贯穿到整个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定期组织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集村民对全镇城乡综合整治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截至目前,共征集上千条民情民意和群众意见,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到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垃圾清运市场化。该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劳务公司完善垃圾转运体系,在全镇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实现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全镇聘请村级环卫专职保洁员225名,清运车5辆、垃圾箱3000余个,环卫设施实现全覆盖。日常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公司实行分区作业,把全镇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名清运工,在村庄设立责任区,公司对清扫保洁实行正规化管理,严格规定保洁标准。保洁员按照公司规定,每天按时上岗保洁,保证责任区域整洁干净,并增加了对房前屋后、绿化带、河塘沟渠以及一些卫生死角的定期保洁。环境整治水平大幅上升,实现保洁时间常态化、范围全面化。监督考核制度化。建立起镇、村、清运公司“三方考核”体系。镇环卫所对清运公司保洁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各村保洁协管员每天对村内保洁情况进行监督考核,通过交叉检查实现环境卫生无缝监管。采取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半年一考评的方式,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将每月的考核结果直接与拨付的保洁费用挂钩,确保保洁队伍能够在政府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扎实开展工作。
该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村规民约、精神引导、转变观念等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统一印发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婚事新办告知书》《文明就餐倡议书》和《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各社区、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红白理事会章程,章程制定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执行起来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开展“感动房寺人物”和“身边好人推荐”活动,通过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铺张浪费现象日益减少。
该镇组织各村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节俭办理农村“红白事”,把移风易俗、治理民间的奢侈攀比之风引入制度化轨道。突出红白事“五改五提倡”。在全镇开展了殡葬改革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厚养薄葬,规定白事一律三天丧,不准雇请吹奏乐队;坚持喜事新办,红事家宴不超过6桌。镇纪委、乡村文明办、民政等部门联合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现象开展集中整治。通过改革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该镇围绕特色文化乡镇创建活动,坚持疏堵结合,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共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广场舞走进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全镇组织“樱旺杯”民间才艺大赛,弘扬传统文化,挖掘民间艺术,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事业中来,让传统艺术丰富群众生活;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进万家”、“六风建设”等活动,增强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意识,引导群众与文明同行;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倡树文明新风,大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吕爽)2月15日,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街道办事处簸箕刘村举行“全国文明村镇”揭牌仪式。市委常委、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传忠出席。簸箕刘村200...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