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千万的老板自掏腰包养猪、下乡种菜当农夫……这并非不可能。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青岛一些高档酒店打出一种饮食新模式——自供菜。建自己的有机庄园 ,用健康方式养殖的畜类和有机蔬菜为食客们提供健康饮食,当然 ,这些菜肴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农药、激素超标,超市的有机蔬菜不一定有机。要想吃健康点的食物,能相信谁?”或许基于此,酒店“自供菜”生意还挺红火。用一些食客的话说:“吃着农家菜、土养的猪肉,还真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一边不惜大手笔投资,一边不惜大价钱埋单,“用钱投票”成为少数人对食品的选择,记者不禁要问:啥都不信只信自己的嘴,是谁造成的?
A 现象 酒店兴起自己养猪种菜
自己养猪,自己冷藏运输
“快尝尝啊,这可不是普通的菜,这都是酒店自己种的,绝对没农药没化肥,只用发酵的豆粕施肥,现在到农村都吃不到这么绿色的东西。”近日,刘先生在餐桌上自豪地对他请来的贵客介绍桌子上的菜。在谈食色变的今天,绿色的食物俨然成了一种时尚,而酒店的经营者们早早盯上这个商机,开始建设自己的后厨“菜园”,并起了个洋气的名字——有机庄园,把绿色有机作为了卖点。
青岛海梦圆酒店的总经理衣先生介绍说,他们庄园现在有蔬菜、水果共44个品种,花生、玉米、大豆、小麦年产400多吨,甚至连有机面粉也能提供。而兰公馆酒店除了蔬菜,还精心选取了良猪品种养起了猪,在平度的有机庄园,黑猪都住在别墅里面,吃健康的粗粮、有机蔬菜和草,猪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就会变成有机菜的肥料,进行循环利用。
“如果肉在两天之内没有卖出去,就会被送回冷冻库做成冻肉。”庄园所属公司的李进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除了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甚至还发展了自己的物流,采购了专门的冷藏保鲜车、运输车等,给内部进行采购,保证蔬菜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不卖反季菜,生意照样火
“黄瓜32元一盘,猪腿骨88元一份。”这是一家餐厅的菜单价格,虽然店内只有十个座位,一天的翻座率能达到3次左右,健康道有机厨房的李经理说,有机蔬菜确实要贵一些,而且因为只卖当季蔬菜,菜品也比较单一,但丝毫没有影响生意,这甚至成为他们的一个卖点。
一个鸡蛋3元钱,一棵白菜98元,价格不菲,但贵自有贵的道理。“2000年去国外考察后,经过两年土地的有机转换,11月份在潍坊昌邑筹建了第一个有机蔬菜基地,初期投入78亩,用大白菜做实验,刚开始难度很大,按照传统的做法,不用化肥,把鸡粪和豆子作为肥料,不用农药,用灭蚊灯和粘蝇板。”衣先生说,这样的生产成本是普通菜的几倍,一亩地要用100到200斤的经过发酵的豆饼,5到6个立方的鸡粪,人工除草需70到80人/天的费用。“最后我们的菜卖到近10元钱一斤,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客户,他们吃的是健康和绿色,生意一直很火。”
投资大,青岛仅两三家
兰公馆自供菜庄园坐落于平度市的山区里,前期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猪圈和菜园,又雇佣了附近的菜农种菜、养鸡、养猪。这仅仅是这座有机庄园的一小部分,目前,这个庄园养了两千多头猪,三百多亩有机菜,利用下一步的回流资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面积和种植面积,还要建造一个一千多亩的有机观光农场。而海梦圆的有机菜园,累积投资已接近两千多万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有机菜供销的投入。
各大自供菜庄园在为自家饭店提供有机绿色食材的同时,也进入了青岛各大超市。像佳世客 、海信广场、麦凯乐,都能看到自供菜庄园的产品。
“因为产业链投资巨大,只有少数餐饮企业建造了自供菜庄园,同时也把庄园生产的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据我所知,真正自供菜的酒店在青岛不超过三家。”经营自供菜庄园的李经理告诉记者。
B 说法 现在啥都不信只信自己的嘴
“每次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被曝光,我倒是不太关注又有哪个企业倒下了,而是哪种食品又可以从我的食谱里划掉了。”在健康道有机厨房,食客管小姐告诉记者,她相信自己的嘴和眼,“‘有关部门\’和‘相关认证\’大多真真假假搞不清楚。我去过这家饭店种菜的庄园,我相信自己吃到的和看到的。”
“有关部门”可能也觉得委屈,专项整治行动搞了很多,工作也干了不少,但为什么得不到公众的信任?“相关法规”也顶着十二分的压力,被公众们视为法律的“瘸子”。实际上,中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的相比,并无致命漏洞,甚至更具体更严格。只是当健全的法律沦为纸上谈兵时,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大企业的信誉好,从庄园到厨房,我相信他们都是用安全健康的方式处理的,至少我知道吃到嘴里的菜是哪里来的,而且味道也摆在这里,确实鲜美,这是事实。”做外贸的宋珊,不仅是自供菜酒店的常客,还经常在佳世客等大超市买自供菜酒店庄园的有机菜。
C 讨论先满足5%市民对健康的追求?
一个山鸡蛋,3元;一盘凉拌黄瓜,32元;12块红烧肉,78元……自供菜的饭店里,菜价比普通的饭店要贵两到三倍,而且菜品也显得有些单一,但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在自供菜饭店用餐的食客,都觉得在健康面前,价格和味觉都是其次。“现在不就兴吃个健康嘛,我觉得这样家常一点简单一点挺好的,至少黄瓜能吃出黄瓜味儿来,也不用怕有农残什么的。”家住崂山区的杨小姐在自己的家族企业里工作,收入颇丰,对自供菜饭店很有好感,有时候为了到南京路一家自供菜饭店吃红烧肉,她和男友专程从城阳的厂区赶过来。
“有机庄园健康绿色,但相对它的产量也有限。猪的出栏期要12个月,而普通的激素猪3到4个月就能出栏,我们的有机蔬菜,生长周期和产量也肯定比不过用化肥的。”健康道有机厨房所属公司的李进总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产量有限、成本也高,自供菜目前定位的受众是具有一定经济消费能力的阶层,“我们的目标,是先满足5%的市民对健康绿色的追求,再逐渐扩大规模。”
然而,可能只有5%的市民拥有对自供菜的消费能力,但对健康的追求,绝不只是5%的市民才有的权利。
记者手记
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甜里透着酸
1961年,什么都想吃;1991年,什么都能吃;2011年,什么都不敢吃。记者采访的一个自供菜饭店,只有10张桌子,每张桌子仅有三四个座位,这里素菜没有低于三十元的,荤菜随便一个就是七八十。在跟一个美国朋友自豪地讲述有机农场自供菜饭店的神奇时,他却很平常的耸耸肩。他说,美国99%的鸡蛋,都是由大农场提供的,美国的农场 ,个个都是有机农场。而在中国,也许大型有机农场的数量,连1%都不到。
以农家散户为主的肉蛋菜粮提供体系,使“有关部门”执法难度和执法成本都大大增加,一一严格监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自供菜庄园的出现,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道德企业用先进的技术和标准,与散户合作,农民只要在庄园里按照他们的标准耕种,就不怕没有收入,只要种出了有机菜,庄园也不怕没有销路。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如此成本昂贵的“自供运动”,成为了极少数人的选择。大部分的工薪阶层,面对十元一口的红烧肉,却只能咽咽口水望而却步。
民以食为天,吃得安全应该是一个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但当食品安全问题如洪水猛兽时,难道只有少数人才能登上救命的诺亚方舟吗?难道“用钱投票”的方式和觉悟就是解决公众对食品安全恐慌的终极模式?
记者在采访时,拿起一小片白菜叶放进嘴里,嚼起来脆生生的,一股回忆里小时候尝过的香甜味道跃然舌尖。但细细品来,心里的香甜却透着酸酸的味道。
文/图 记者 许瑶 丁辉
新闻推荐
“欢乐青岛大舞台”邀您看大戏日期:2011-05-27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