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平度新闻 > 正文

虎头崖记事

来源:烟台日报 2012-09-29 18:18   https://www.yybnet.net/

莱州市虎头崖镇所辖71个行政村中,有个渔村名叫虎头崖,村不大,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沿莱(州)虎(头崖)路西行12公里,即到该村,它属莱州市的西海岸,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纪念虎头崖开埠150周年(1862-2012)的日子里,谨以此文表示我对该村的敬仰———

刘爱莉张发山

村小名气大

虎头崖(读ye)临海而居,满打满算200户,500多口人。别看村子不大,名气可不小。这么说吧,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哪个村曾榜上有名?而虎头崖则不然,1950年4月第一版的全国行政地图,就标有该村的名字!

1931年,掖县(现莱州市)区域调整,二区区公所设在东宋村,辖一镇、22个乡、83个村,虎头崖就是该区的一镇;2000年,莱州市行政区划,东宋、神堂两镇合一,合并后的镇名依然冠以虎头崖。

虎头崖较之当地的古老村庄,充其量是个“小弟弟”。但其名气和战略地位去不容小视。《村碑》载:“清末,张、任诸姓分别由邻村大宋、小宋和沂源县、昌邑县、平度市等地迁此立村,临海而居。海边有一形似虎头的石崖,故得村名虎头崖。”虎头石当年曾雄踞村北海边的一片石林,状似虎头,面向大海,形神兼备,只有见过此石的人,才完全理解什么叫做虎视眈眈!可惜此石于1957年建羊口港时,被部队爆破;1975年,掖县修建防潮大坝,石林彻底被炸平,空留一个好听的村名。虎头崖村位于莱州西海岸,平均海拔26米,却是北至莱州太平湾西至津门唯一的临海高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胶东半岛除却长山要塞、莱州湾以西几百里内,唯一扼守京津咽喉的海防制高点和天然良港。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虎头崖历来为兵家所倚重。远的不说了,且说抗战时期。1939年日寇侵占掖城后,根据形势需要,县委率先于虎头崖组建了区中队。这支精干的地方武装,在队副刘延庆的带领下,纵横驰骋,敌顽无不闻名丧胆;1943年,掖南县海防中队也是以该村为基地,转战海仓、昌北一带,神出鬼没地与日寇周旋。1948年底,掖南、掖北两县合并的西海海防大队,依然在这里驻防;1949年8月解放长山岛,支前的船队就从这里启航扬帆。建国后,为巩固海防,保卫首都,这儿又驻扎过济字292边防部队,直至1972年撤离。现位于村北路南的虎头崖水产大院,就是当年驻军的营房。

寨城与灯塔

虎头崖地处丘陵,地势东高西低。沿村中硬化大街北行,然后右拐至一高岭,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寨城,当地人称为土城。这座土城,海拔32米,呈长方形,约50亩面积。岭顶土地瘠薄,荆棘丛生,荒废的遗址上,散落着残砖碎瓦,裸露的卧牛石随处可见。1964年农业学大寨,社员在城南虎头沟整地时,曾发现锈蚀斑斑的残剑;而虎头沟附近,有块地名叫做“得胜坡”,实在耐人寻味。顾名思义,谁与谁交战而凯旋而归?百思不得其解。还有,村民张中茂在土城边取土,曾掘出一块块大青砖和黑色的灰烬……种种迹象表明,土城来历非凡。据村里的老人们讲,它原为唐初将领史大奈筑建、镇守,至于其它详情则不得而知。但也有人指出,史大奈可能是个不拘小节的人物,因为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看,你恍(像)了个史大奈了!”以此嘲笑不利不索的笨蛋。

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了相关史料。《新唐书》载:史大奈(?-638),原名阿史那大奈,突厥族,楼烦人,原名阿史那大奈,为可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其率部归顺,建唐有战功,故被赐姓史。太宗继位,贞观初年,史大奈累进为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今福建省福州),封窦国公。一个南方的地方军政长官,缘何北上虎头崖修筑寨城?

原来,1500年前的东莱太平湾(莱州刁龙嘴南),曾是一个C形的天然良港,西南有小石岛为屏障,港水深阔,藏风蔽气,有容纳战舰500艘的能力,是隋唐发兵朝鲜半岛的主要军港和后方基地。当时,作为藩属国的高丽王,扩张之心不死,常出骑兵侵犯邻国,袭扰辽西。隋朝四次东征,其中两次均自东莱太平湾泛海扬帆,却无功而返。最后一次由于撤军匆忙,高丽人竟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叠起来,筑成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此举是对中原王朝的极大邈视和公然挑衅,所以唐兴隋亡,唐太宗于贞观五年(631年)派人去高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发誓“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数年后,敕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大总管,“率兵四万,艘500”,依然自东莱泛海趋平壤。因虎头崖距太平湾甚近,故调任史大奈来筑城护港是顺理成章的事。

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入侵、海盗骚扰,土城又设为百户所,驻兵112人,亦称马埠寨。《掖县志·海防》载:“马埠寨:县西二十五里,明备御四百户所,设有百户,辖墩三:曰海庙、趴埠,在所北;曰马埠,在所南。”三个烟墩相互照应,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与古时的烽火台并无二致。

在土城北首,矗立着一座三层青砖老灯塔。它建于1946年春,呈六边体建筑造型,总高15.2米,朴拙,大气。塔内有木制单跑楼梯,层层迂回,直至塔顶。据老人们回忆,虎头崖未建灯塔之前,曾以立木悬灯作为导航标识,这与1934年《四续掖县志》记载完全吻合。关于灯塔工程,我也曾问及家人,母亲说,区里选调了各村的能工巧匠,由周家的周显能领作,有周俊宝、周保胤,过埠孙家的孙永册、孙永再等,你姥爷周俊宫也是参建者之一。建塔所用的大青砖,全来自附近的优游山,那时,山顶上的玉皇庙恰在年前拆掉了。灯塔建成使用没几日,深秋,国民党第八军进犯掖县时,竟在塔内付之一炬。12月,顽军撤离,灯塔设施修复如初。自此,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经受了战火的洗礼、经历了汽灯、电瓶灯、光控等设备的改朝换代之后,夜夜高擎炬火,以其独特的两闪一白的信号标识,指引着返航的渔船安全泊入温馨的港湾。

渔港与码头

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西北,与渤海、辽东三湾鼎立、统称渤海。莱州湾西起东营黄河口,东至龙口屺山母岛高角,总面积9530平方公里。沿岸自西向东的二十几条较大河流,裹挟着大量的泥沙、浮游生物竞相入海,使得莱州湾水域滩平水缓,营养丰富,成为鱼虾产卵、索饵、生长肥育、越冬洄游的绝好场所。所以,莱州湾自古又被誉为渤海的“母亲湾”。

据老人们讲,上世纪20-30年代,老黄河口的西烂泥至寿光羊角沟外一带海区,为著名的黄花鱼渔场。每年春汛,黄渤海沿岸各省、市几百余条渔船均来此捕捞,并就近在虎头崖卸港,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落日余辉中,帆樯林立,主桅上的“大吊子”(红旗)迎风猎猎;满船金翅金鳞的黄花鱼,每条足有二、三———全被瓜蒌船和舢板驳到岸上来。鱼汛旺季,确实一刻值千金,为了“倒出勺子再舀”,不知哪位船老大发明了一种简捷而奇特的交易方式———论条不论斤,没承想这方法竟让所有渔船、鱼行欣然接受,在虎头崖沿线约定俗成。此举对于乙方,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于是,小村内外,人喊马嘶,南至沙河、平度,西至昌邑、潍坊、东至郭家店、大泽山区,牵着毛驴赶着马车的鱼贩闻讯而来,络绎不绝;当地挑八股绳贩鲜的农民,则连夜奔走四乡就近销售。

在村子北头临海处,有座废弃了的袖珍码头,系1951年由扛扛们在工会(1949年成立,杠力是码头工人的前身)的领导下,苦干一个冬春,搬石填海,筑成这座小巧玲珑的码头。投产之日,驳船、舢扳均能直接帮靠,进出货物亦可作短暂囤积然后中转,无形中缓解了驳运压力,提高了驳运功效。1957年,青岛港务局在村东北万角石处,建造了一座新港码头,虎头崖袖珍码头便易手县水产站,改其为封闭式鱼台,专为渔民们服务。计划经济那阵子,各渔船均须将捕捞的鱼蟹交到这儿来,然后由水产站调拨、加工或储运。三十年一贯制,独份买卖顶风香十里,然而,好景不长。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使它风光不再。昔日蹿红的袖珍鱼台再也无人问津,一进一出的两个铁栅门,只好终日紧闭;成群的鸟雀飞上飞下,俨然成了它们的领地……

“双凤台”题刻之谜

在袖珍鱼台南侧相距百米的悬崖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玄武岩,拨开丛生的灌木、荆棘,顺势可攀至岩石半腰的平台。平台原来很宽绰,基部后来被人炸走了。平台上首,摩崖题刻历历在目,碑额“双凤台”,正文竖排“山海奇观”。可惜款题由于风化剥蚀,字迹模糊,须仔细辨认方能延读:“光绪五年已卯秋月,李鸿章书”。整幅题刻为繁笔楷书。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号少荃,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商务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他的书法作品雄强朴茂,浑厚庄严,在晚清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此题刻除“双凤台”三字外,“山海奇观”实在不敢恭维。很显然,后人在原有笔迹上进行了剔刻,此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笔画变形,字的神韵也就随之消失了。

据此,有人断言这不是李鸿章的亲笔。但在当时,对于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谁又敢冒其名讳题刻?如果说是恶作剧,那么,书上“秦始皇到此一游”岂不更为凭信,因为他去三山岛祭祠阴主,是上过《史记》了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光绪五年(1879)秋天,北洋总督李鸿章,在巡视山东沿海防御时,至莱州云峰山观赏了魏碑石刻,抵达虎头崖又见这儿风光秀丽,不由书兴大发,挥毫遗墨,着人摩崖题刻。可惜刻工水平有限,加之岩面凹凸不平,以至临摹之初就走形变味。如果此说能够成立,那,题刻中的“双凤台”又作何解释?

近查《李鸿章年谱》及相关资料,竟发现了这样的信息。1879年,56岁的李鸿章双喜临门。一是“赏加太子太傅衔”;二是他久不生育的继室夫人又身怀六甲。原来,李鸿章的原配周氏去世后,即娶了太湖状元赵文楷的孙女赵小莲。之后,又收了侧室莫氏、侍妾冬梅。赵小莲过门翌年就生了个儿子李经述,两年后,又生下长女李经璹(shú),也就是后来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奶奶。小经璹自幼聪慧过人,李鸿章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此时,他已是三儿一女的父亲了,却仍巴望赵夫人再给生个千金。可是,直到小经璹长到13岁,赵小莲依然无动于衷。更不幸的是,1878年冬天,赵夫人突患半身不遂,李鸿章无奈,只好求助于英国医学博士马根济。马根济采用西医疗法,终使赵小莲康复如初,而且转年夏秋便怀孕了。马博士暗示李鸿章,夫人怀的是女胎。

正因这双喜临门,李鸿章心情愉悦,从此看山是山,看海是海。当他挥毫写下“山海奇观”,猛想起爱女李经璹及即将出世的小千金,心中不由一振,提笔补写了“双凤台”,暗喻姐妹俩将来能如两只凤凰一样出人头地。

果然,赵夫人第二年就生下了次女李经溥。两个女儿都聪明过人,略大之后,便能帮助父亲处理公文。李鸿章一直把她俩留在身边,甚至舍不得让其及早嫁人。当然,这是后话。

据莱州市文化部门专业人员考察,虎头崖“双凤台”摩崖题刻,符合李氏书写风格,但历史文物价值不大。

漫步于虎头崖的大街小巷,聆听老人们讲述的旧闻轶事,我忽然觉得这个小小的渔村是那么神秘、凝重,神秘得令人匪夷所思,凝重得让人肃然起敬……

新闻推荐

让“民告官”渠道更畅通,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亮点聚焦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25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让“民告官”更加容易立案、让行政首长出庭,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狮子山阻击战2016-08-25 09:10
猜你喜欢:
评论:(虎头崖记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