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冬草莓上市的季节,昨天上午,一场草莓摄影展在青岛农业大学举行,100幅照片、跨度近30年,已退休的“草莓教授”姜卓俊用图片讲述草莓产业“成长史”。记者了解到,此次摄影展将持续两周。
百幅照片讲述草莓故事
国内首批上市冬草莓、通体乳白的的新品种草莓、长在水管和土墙上的草莓苗、特色生态草莓采摘活动……在青岛农业大学美术馆内,记者看到,摄影展共展出一百多幅照片,分为草莓产品、休闲农业、草莓生态、草莓人文、草莓品种、草莓栽培、科技服务、草莓艺术8个板块。“这些照片是我工作数十年的留影,多数是我用手机拍出来的。 ”姜卓俊说。
“日常生活中,只要碰到与草莓相关的物品,我都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姜卓俊说,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让他对“草莓”元素非常敏感,在生活中,草莓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还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在研究草莓的数年间,姜卓俊拍摄了成千上万张照片,这次,他精心挑选出100幅照片,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草莓事业发展历程,同时也面向社会开展草莓知识科普。
“我在姜教授朋友圈得知这次摄影展,今天特意从平度赶来。 ”平度草莓种植户刘松岐说,姜教授被誉为“草莓教授”,在国内草莓界享有盛名,他经常前往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草莓种植知识,在平度市,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所有乡镇,当地种植户几乎都认识他。
草莓产业从无到有
“1990年,我带领的团队培育出全国第一亩12月份上市的冬草莓。”姜卓俊指着一幅照片说,当时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丰香”,亩产能达到五六千斤。相比之前青岛本地的“戈里拉”“扇子面”等原有品种,这个品种个头大、味道好,产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这之前,青岛当地的草莓大多露天种植,零散生长在田间地头,农户自种自食,市面上很少见到。”姜卓俊说,当时草莓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 “丰香”草莓引入后,迅速席卷岛城,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草莓,逐渐形成以城阳、平度为聚集区的产业片区。在随后10多年间,“丰香”草莓始终是种植户最爱,占据草莓界大半江山。
“草莓品种会不断更新,就如同智能手机一般,总会有更好的代替原有的。 ”姜卓俊说,随着培育技术不断发展,10年前,岛城草莓界又迎来日本草莓品种“章姬”。“‘章姬’产量比‘丰香’更高,抗病性更强,直到现在,它还是岛城草莓种植大棚的主流品种。
“目前,青岛各地都有草莓种植,尤以平度市和城阳区的种植规模较大。”姜卓俊说,岛城草莓栽培技术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不少种植户拥有近30年栽培经验,草莓种植产业日益成熟,最高亩产过万,销往北京、杭州等全国各地。
新技术帮草莓“早熟”
过去露天草莓四五月份成熟,多数温室草莓12月份成熟,2011年前后,青岛开始有了“秋草莓”。 “期间,团队研发出‘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只要种植户培育得当,草莓可以在10月底成熟。 ”姜卓俊说。
“我们合作社通过与青农大合作,率先引进了草莓‘超早熟’技术。”城阳夏庄草莓种植户王倩说,别小瞧早熟这一个多月,头茬草莓数量少个头大,每斤可卖到300元,极大提高了销售价格。另外,除了8月、9月、10月这3个月份外,一年中其他时间都可以采摘草莓。
随着草莓休眠、花芽分化等技术难题逐渐解决,人们越来越可以有选择性地调整草莓生长周期,让草莓成熟时间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现在市面上一年四季几乎都能见到草莓,除了那3个月外,市场上零售的草莓大多为本地种植,外地草莓所占比重很少。
草莓搭上旅游“快车”
人们印象中,草莓都是长在地上的,在展出的照片中,有些草莓却是长在“墙上”的。“土台栽培法也叫立体种植,可帮种植户解决不少难题。 ”姜卓俊说,如夜晚降温时,土墙可以释放白天吸收的热量,提高大棚温度。
“立体种植方便游客采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王倩说,游客不用弯腰就能采摘,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俘获了大批游客。王倩经营的草莓大棚因靠近青岛市区,2005年,她的草莓园开始对游客开放,因交通便利,草莓一上市,就会吸引大批游客上门,草莓采摘已占据整个销售量的一半。
如今,城阳夏庄周边草莓种植逐渐规模化,结合当地山区资源,采摘游日趋火爆。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一些草莓种植户开始尝试多种“经营”。以王倩为例,她在自己的园区增加亲子互动项目,家长带孩子可以来体验草莓种苗、浇水、施肥等田园乐趣。在游客的带动下,当地农家宴也逐渐繁荣起来。
新闻推荐
铸精品工地全面提升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平度市5处工地通过青岛市标准化示范工地验收434。半岛记者禚佩佩通讯员...
平度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