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带着孩子来采摘头茬草莓,孩子们吃得很开心。
工作人员正在用超声波处理大姜种子。
文/图半岛记者王丽平
随着气温回升,大棚草莓逐渐成熟,也开始迎来一批批采摘游客。2月23日,记者来到西海岸新区红石崖雷家店子草莓种植园,看到很多游客趁着周末来到采摘园,或三五好友,或夫妻带着孩子,趁着大好春光,一起来吃草莓。草莓种植户田元高告诉记者,当天的游客是他的草莓大棚今年迎来的首批客人。
老顾客来赶头茬草莓
当天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西海岸新区红石崖雷家店子草莓种植园,当天阳光明媚,气温回暖,采摘园里的游客很多,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也有一家人扶老携幼,还有三五好友携同出游。
采摘园由许多自营草莓大棚组成,当天记者来到种植园南头田元高的草莓大棚内。田元高今年67岁,从1990年开始种草莓,“最开始种草莓没有大棚,都是露天的,后来我在崂山那边看到有人用大棚种草莓,收成好,上市早,收益高,我就觉得这是个商机。”田元高说,所以他就成了村里第一个种大棚草莓的人。
田元高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位水暖工,主要给工厂修水暖管道,“那时候工资也挺高的,一般的工人一天的工资是4元左右,我能挣8块来钱,但每个月都剩不下钱,可能就是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多。”田元高告诉记者,所以当看到有人种大棚草莓致富了之后,他就辞掉工作,回村种起了大棚草莓。
“刚开始一个棚,后来慢慢发展好了,最多的时候5个棚。”田元高说,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后来村里的人看到田元高种草莓挣到了钱,也纷纷种起了大棚草莓,也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村种草莓。
“现在我年纪大了,两个女儿也都结婚生子家庭美满,我的压力也小了很多,所以现在的大棚就少了,只剩下两个大棚,一般留给老顾客来采摘。”田元高说。
当天记者就看到很多田元高口中的老顾客,来自西海岸新区的张玉就是其中一位,她带着4岁的儿子一起来采摘,她告诉记者,每年草莓成熟季,她都会赶头一茬来采摘,这已经是她来采摘的第5年了,“头茬草莓个头大,口感好,每次来都会带回去好多,吃一些,然后再做一些草莓酱。”当天,张玉一共买了5盒共15斤草莓,每斤草莓的价格为20元。
三大草莓品种这样吃
走进温暖的草莓大棚里,一垄垄草莓长得绿油油的,草莓绿叶间点缀着朵朵小白花,颗颗草莓长得色泽红艳、圆润饱满,让游客们不禁流下了口水。
“我种了近30年草莓,这些年一共种了10多个草莓品种,现在大棚数量少了,我只留了3种口感比较好的草莓。”田元高说,目前他的大棚内有甜宝、红玉和妙香三个品种。
说着,记者随机摘了一颗草莓,酸酸的甜甜的,草莓味很浓,“你吃的那是妙香,这个品种的特点是香、甜,稍微带点酸,是年轻人最喜爱的草莓品种。”田元高介绍道,“你看那个红红的大大的草莓,那是红玉草莓,等到过几天温度再升高点时会特别甜,吃起来是面面地甜,没有酸味,它是目前市场上销路最广泛的草莓品种。”
在大棚的一侧,有一溜还泛着一点点白、长相像大号美人指葡萄一样修长的草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甜宝草莓,这个品种现在吃很好吃,它喜欢低温,温度一高,它就发软、发黏了,口感也就不行了。甜宝的口感是香喷喷地甜,特别好吃。”田元高介绍着,记者便摘了一颗甜宝放到嘴里,果然,刚咬下去时,香气就充满了整个口腔,除了草莓的香气外,还有一种水果花香的香味,即使吃完,嘴里依然留有余香。
3月中上旬迎采摘高峰
与田元高的草莓刚刚迎来采摘游客不同的是,远在莱西的杰丰有机农业基地在春节后,就迎来了采摘游客,“一般春节到正月十五期间人较多,之后就少了下来,随后,随着气温回升,游客数量再逐步增多。”杰丰有机农业基地的生产经理赵磊告诉记者,这个周末气温较高,基地迎来了20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草莓。目前基地共有30亩草莓大棚,采摘季最火爆的时候一般是从3月中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中下旬,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来2000多人。
除了草莓,农业基地还有圣女果,“圣女果大概要到三月中旬才能完全成熟,那个时候的采摘游客会逐步增多。”赵磊说。
■相关新闻超声波处理种子,增产又增收
扫码观看本新闻视频
□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崔汝平报道
本报2月24日讯2017年,仁兆镇“乡村农资”农技志愿服务队在仁兆镇周边推广1000多亩蔬菜进行超声波处理种子,在平度市推广1万多亩,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又到一年忙春时,日前,仁兆镇马上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大姜、芋头、土豆、大葱等种子工作当中。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仁兆镇“乡村农资”农技志愿服务队超声波项目的实验团队分别在仁兆镇高村、大桑园等7个村庄进行超声波增产调优技术推广实验,种植了大蒜、土豆、大白菜、黄瓜等,用超声波“处理”的种子和未处理种子进行对比实验。
“超声处理作物每亩选用的种子数量、施用的化肥、灌溉的次数都与其常规种植是一样的。”仁兆镇“乡村农资”农技志愿服务队队长、仁兆乡村农资超市负责人王德高告诉记者,该技术核心是在播种前采用超声波处理大姜种子,实质是利用其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促进种子内部生化反应的进行。经技术人员现场测产比对,每亩增产1500公斤以上,相比同时种植的常规大姜增产15%~30%。这是平度市仁兆镇“乡村农资”农技志愿服务队联合农业专家在仁兆镇对该技术的首次大田试验进行现场测产比对得出的结果。
从2月21日开始,“乡村农资”联合广州金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仁兆镇官路、南仁兆、高村等村,开始处理春播大姜、芋头、大葱、土豆种子。乡村农资超市负责人孙吉良介绍说:“现在全镇预订超声波种子3000多亩,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上门服务”。超声波增产调优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将极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推产业振兴。
新闻推荐
你夜巡病房的样子真美! 东阁街道卫生院有一位“提灯女士”,用行动致敬南丁格尔
工作中的杨铖。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杨发鹏徐升川在护理届,提到南丁格尔无人不知,被誉为“提灯女神”,她是...
平度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