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在锋利的刀锋上,上下自如,这个只有在影视剧里才出现的场面,6月9日,灵山县三隆镇蚌降村的数十名村民亲身体验上“刀山”的感觉。
举办醮会促进村民团结
灵山县三隆镇蚌降村群众多年来有举办醮会的风俗习惯,由于今年逢三是大庆年,活动从6月7日至10日,是蚌降村举办醮会的日子,连续三天在村里举办各种祭祀、祈福等活动。
6月9日下午2点钟,尽管下着雨,记者来到蚌降村时,远远就听到阵阵欢快声,在村路边和其他空地,停满外地车牌的小汽车,活动现场和周围到处都是打着伞的村民。“以醮会为平台,促进村民之间的友谊、增强村民团结、和睦,发扬互爱互助的精神,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构建和谐蚌降。”活动组织者之一施进杰告诉记者,蚌降村有6000多人,大多数都姓施,平时大家都外出务工或在外发展,有住户已经举家外迁,一年难得见一次面,有时候兄弟相遇都不认识,通过举办醮会来增强村民凝聚力,无论是外出发展、务工,还是留守家中村民都要互助互爱。
蚌降村委下蚌降村,又有“垃圾村”之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下蚌降村有不少村民在广东从事垃圾收购生意,并且迅速带领其他自然村的村民从事这门生意,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原来集中在东莞发展向广州、深圳、阳江、番禺等多地发展,也有原来单一的收购垃圾,转型发展开办破碎公司、大型收购公司或开办其他实体企业,目前村里涉及垃圾收购行业的村民仍有数百人之多。近年来,村民重拾该村醮会的传统习俗,一年小庆一次,每隔三年举行大庆,每次举办醮会,资金主要都是由在外发展的村民捐资,每次醮会,在外的村民都会想方设法回来参加活动。
翻过“刀山”苦尽甘来
下午3点30分左右,雨水终于停了下来,在村委的村道旁边,一座“刀山”已经搭好。记者在现场看到,“刀山”实际上是用锋利的刀做成的梯子,共有15个阶梯,其中有12阶是锋利的刀,有三阶是竹刀,在最顶处是一个坐墩,记者目测,刀山有7、8米高。数百名群众围在“刀山”周围,村民手中提着大包小包,不少村民在维护现场秩序。
一名身穿红袍的“班师”,一番念念有词后,分别在脚掌和手掌盖上朱砂印,率先爬上“刀山”,10多秒钟,“班师”上到“山顶”坐到坐墩上,抛下一根绳索,把村民手中的袋子吊上去从另一边放下来。
“袋子里都是衣服,让家人的衣服翻过‘刀山\’,有辟邪的意思,也寓意翻过‘刀山\’,历经苦难,苦尽甘来的意思。”村民告诉记者,每次举办醮会村民都会拿出家人一件衣物,过一过“刀山”,祈求家人平安、顺利。
“我以前也上过刀山,今年还想上,踩在刀刃上,只要不磨,不擦,就没事。”一位头扎红布条的年轻人告诉记者。
在“班师”帮助下,所有村民们把袋子翻过刀山后,数十名年轻的村民已经排好队,准备上“刀山”挑战。
“第一次上去,既期待,又有些紧张,看着其他人上去都很顺利,很轻松,相信自己也行。”一名看上去只有20出头的小伙子告诉记者。
“我在10年前就已经爬过刀山和走过火炼,那些刀非常的锋利,不说吹毛断发,但把发丝放到刀刃上轻拉就断。”一村民告诉记者,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敢上去,以前有些村民上了几阶就不敢上了,上“刀山”也是锻炼年轻人的勇气。
“在醮会举办期间,村民不杀生,连续吃斋三天,并明确规定,凡不爱国、不爱村、不向善的村民不宜到醮事现场,引导村民要一心向善,村民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活动组织者之一施显岸告诉记者,还要把鱼、鸽子等放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新闻推荐
(记者梁文辉通讯员王晓雯)近日,钦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灵山县人民医院承担的《抗艾莲对无症状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近期疗效研究》项目进行鉴定。该项目选择30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