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从2006年创办正久幼儿园开始,九年来广西正久集团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约1.5亿元。现拥有两间幼儿园,一间小学,一间中学和一间职校,现在校学生近4000人。其中从2010年开办职校起为社会培养了4000多名各种技能人才,从而改变了无数家庭和懵懂少年的命运。
懵懂少年梦想的航灯“现在看上去同学们都很潮,很活跃,但来这里前是很茫然的。”市人大代表、广西正久集团董事长陈斌礼告诉记者,到乡镇中学招生时每看到学生无知茫然的眼神,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2010年正久集团收购原“灵山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当时学生不足200名,已经面临倒闭。陈斌礼带领他的团队一个个乡镇的跑,一间间中学的去招生。“面对数百甚至上千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向他们介绍学校,说话时嗓子都沙哑了。”陈斌礼告诉记者,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父母监管,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或学习后进生,思想滑坡。学生来这里后,由里到外发生了质的改变。2013年11月,学校搬迁到灵山县城海岩路,并变更校名为“广西正久职业学校”,并连续三年参加全区、全国中职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2015年是全区大赛获奖牌最多的县级职校。
产教融合育人才
广西正久集团除了教育事业外,还有酒店和食品等多家企业,为学生的实操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平台。
2011年陈斌礼当选钦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后,更是一心扑在了灵山县教育事业上,利用正久集团这个平台,为如何更好地培养现代企业技能型人才,探索出一条“产教结合,以企办校,以校促产”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需要有技能的人才。正久职校实行了“定制员工”式的模式,针对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实行定制培养。如酒店需要管理人才,职校就有针对行业培养管理人才;企业需要会计,就会为企业定制培养会计;想要厨师,就会培训出厨艺精湛的厨师给企业。正久职校不但培训学生一身的技能,同时还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集团为学生建设了创业孵化基地,学生想要创业,可以直接以连锁的形式挂靠集团。扶一把,创业道路就走得更稳健。
俯首甘为孺子牛教育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但要花费大量的心血,还要受人诟病,做得不好还会被冠上误人子弟的骂名,就是在这样一条艰辛的道路上,陈斌礼一往无前、坚定地走下去。“教育是很烧钱的行业,当时很多朋友也都劝我,做什么都好,不要做教育。”陈斌礼如是说,他不但不听朋友们的劝告,反而越做越大。几年来,购置100多亩的土地,购置教学设备,新建或改造教学楼等校舍3000多平方米。从幼儿园到中学,一步一个脚印,建成一校再建一校。九年以来,投入了1.5亿的巨资,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成为灵山的一张名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灵山学生入(园)学难问题。陈斌礼的所作所为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是社会责任。不但是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尽的责任。”当记者问及是什么让他投入巨资坚持于教育事业时,陈斌礼坚锵有力的告诉记者。陈斌礼说灵山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口大县,看到很多农村留守学生缺教缺管,过早流入社会,心里特别心酸。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问少,对于民办教育来说,社会有需要,就必须有服务。
新闻推荐
(记者李家坤 通讯员 李可茂)近日,记者从钦州市灵山县金融主管部门获悉,至2016年2月23日止,灵山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在全县同业中率先突破80亿元大关,继去年3月突破70亿元后,不到一年再上新台阶,再历...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