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梁文辉
“如果是采访作为老师的话,我有很多很多东西可以聊,可采访的是人大代表的话,我才当选,还要做更多的努力。”了解记者的来意后,她略显歉意地对记者说。
她是市五届人大代表、灵山县三小校长陈雪玲。教育岗位上,她已经工作了27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作为人大代表,她去年8月才当选,还是一个“新人”,但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大爱”这个词始终贯穿其中。
爱学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是陈雪玲一直信奉的名言。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春,五(1)班数学老师向学校提意见,说这个班纪律实在太差,自己根本没办法上课,要求调换岗位。学校领导商量后决定让当时任副校长的她去收拾“烂摊子”,她没有怨言地接受了任务。谈心、家访、活动——陈雪玲用“爱”指导着行动,仅仅一个学期,五(1)班,就由一个“烂班”,变成了“文明班”。
日常教学中,她总是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习惯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尽管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她说,只要你对孩子有爱,你就会持之以恒,学生的好习惯自然就会形成。
爱老师让大家齐步走得更远
工作中,陈雪玲常和老师们说,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一群人走会走得很远。
在带好学生的同时,陈雪玲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总结出了自己数学课堂“简约丰富、生动鲜活”的教学特色。并通过带徒弟、指导、青年教师、开设网络工作室撰写教育日志方式,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引航。
在2013年,陈雪玲调任灵山县第三小学校长。三小升格前,办学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育教学质量相对差。到任后,她经过深思熟虑,鼓励老师们参与“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言”等活动,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也就成为了各县区学校参观学习的示范校。
爱孩子为孩子成长建言献策
陈雪玲说,“人大代表为人民,我有义务、有责任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到来之际,陈雪玲正认真撰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的建议》。她说,农村留守儿童多所带来的心理、安全、教育等问题越来越多,如何让全民共同关注、让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得到落实、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等问题,这是她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也是困扰着广大家长的一个难题。此外,她还计划在本次会议上就城区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超大问题、县内成立学区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等问题提出建议。
陈雪玲说,自己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却希望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灵山教育人的不平凡。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吴怡君)近日,一位八旬老人迷路跌落田间,在灵山公安民警的及时救助下,老人最终安全返回家中。当天,灵山县公安局三海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称:灵山县钦江大桥附近有一老人摔倒在江边田地里...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