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新闻 灵山新闻 浦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钦州市 > 灵山新闻 > 正文

“我早已把自己作为灵山人民的‘儿子\’” 记驻灵山旧州镇教马村第一书记、80后“海归”朱凯

来源:钦州日报 2019-03-19 10:3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江洪作

他是个“海归”,是个80后。他请求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资历尚浅、不懂农业,他能否做好角色上的转变、能否适应基层艰苦环境、能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乡村们带着种种疑问注视着他。

然而,这位今年32岁的小伙子驻村一年来,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感化群众的心田,带领群众从贫困走向小康。

他就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科科长、办公室主任朱凯。他从英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国,成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而今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自我“造血”,排除万难建设新“扶贫车间”

去年4月,朱凯来到灵山县旧州镇教马村担任第一书记。“贫困户之所以贫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其发展产业,才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稳定收入,从而才有真正脱贫的希望。”朱凯驻村后经过深入调研得出深切体会。

在这之前,教马村已经依托后盾单位优势,通过租用民房以小作坊的方式,建起了一个“扶贫车间”,但是由于场地环境、配套设施、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难以满足教马村脱贫就业的需要。朱凯上任时,新“扶贫车间”刚刚完成选址,却已面临重重困难,资金筹措、水电配套、项目报建、杆路迁移,以及与投资企业新一轮的商务谈判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新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的朱凯面前的难题,而这些也是关系新“扶贫车间”能否如期建成投产的关键。

旧的“扶贫车间”租期将到期,届时车间必须搬迁。这也意味着留给朱凯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如果新车间不能如期投产,不仅影响着教马村的几十户家庭的生计就业,也将对教马村几年来努力取得的扶贫成果造成沉重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凯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理清工作思路、找准问题关键、逐个攻破难关。遇到资金问题,他就依靠后盾单位支持走访各大工业企业发动资助;遇到项目报建、水电问题,他拿着厚厚一沓申报材料不厌其烦地跑镇上七站八所,不断完善申报材料,跟进各种项目手续进度,从新面孔跑成老熟人,从不熟流程跑成行家里手。好不容易项目终于可以动工建设了,可由于项目选址上方横跨着供电、通信等部门的多根高压和通讯线缆,存在较大的施工隐患,而迁移这些线缆单工程费就要五六万元。为了能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朱凯只好再次鼓起干劲,主动与供电、移动、电信等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努力以及在后盾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通过一个多月的斡旋磋商,三家部门终于同意无条件实施杆路迁移,工厂得以如期进行建设。

而厂房建好了,还要为其找到一个“如意郎君”,也就是生产企业。经前期接洽,之前旧“扶贫车间”的生产企业已初步表达投资意向,但由于碰到市场环境不景气,企业希望能进一步压缩投资成本,因此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迟迟无法签订合同。看着新厂房即将完工,而旧厂房租期也即将到期,企业随时撤资。朱凯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决心,一次次地到原生产企业的公司总部登门拜访,与公司总部相关负责人促膝长谈,耐心讲解各项政策措施,一条条罗列企业能够享受到的政策和补助,并承诺将全力做好在招工、运营和配套方面的各项入驻服务工作。皇天不负有心人,几次三番的拜访,朱凯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企业老板,项目合同如期签订,一座占地2亩、规划4条以上生产线、能容纳上百人同时就业的新“扶贫车间”在教马村拔地而起。

去年,随着教马村扶贫车间产业的深入推进,全村46户贫困户有31户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67.4%,全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9.74%降为2.43%,不仅解决当地100多名农民工家门口就业问题,为每位就业村民每月增加稳定收入2000元-3000元,也为教马村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8万元,实现企业、村委、村民“三赢”局面。“两条腿”走路,发展乡村旅游

初到教马村,朱凯就被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所感染,看着仙女岭上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绿意葱茏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溪山泉,这正是他想象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朱凯意识到,不仅要做好扶贫车间产业发展的文章,还要积极培育好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壤,只有“两条腿”走路,双核驱动才能带领教马这艘帆船更快地驶向致富小康的港湾。

在这之前,教马村桔子麓自然村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教马村委集体经济资金有限,迟迟难以得到较大发展。朱凯通过“村委规划服务辅导、政府政策补助引导、企业技术资金主导”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他首先对整个教马村的旅游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同时积极吸引外来企业、当地经济能人进行投资,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原则,立足山水资源,依托特色种养业,围绕“吃、住、行、游、购、乐”等要素,开发挖掘教马村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休闲、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当记者走进生态百果园时,这里的50多亩香蜜李子花正在绽放。“这个生态百果园共有200亩,项目一期已投资200多万元,主要种植有香蜜李子、巨型荔枝味百香果、无籽沃柑、金秋砂糖橘、四季香水柠檬、三红番石榴、黄麒麟火龙果等三十多个热带亚热带名优水果品种,并且部分种类为广西区内首次引进培育种植的。”在现场,朱凯当起了介绍人。据了解,至目前,该村旅游产业项目已累计招商引资500多万元,建设山泉游泳池、生态百果园、观光垂钓、烧烤场等多项旅游娱乐项目。

义务支教,孩子们亲切称他为“朱老师”

朱凯在一次到教马小学的调研中,了解到教马小学师资条件相对落后、人员配备不齐,导致很多老师同时兼任多个年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由于现有老师们普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英语学习和训练,所以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辅导,平时期中、期末考试很多同学甚至都不及格。了解这一情况后,朱凯心里就有了义务支教的想法。他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贫困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也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

因此,朱凯经向后盾单位和组织申请同意,在不影响做好扶贫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周为教马小学的同学们进行一到两次的义务英语支教活动。开展支教活动以来,每当朱凯走上讲台,看到讲台下一双双对知识、对世界充满渴望的眼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做好并长期坚持下去,因为这些贫困村的孩子不仅是教马村的希望,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从此,他在村民和孩子们口中又多了一个亲切的称呼——“朱老师”。“朱老师在上英语课时,重点对发音进行教学,还教我们唱英文歌、做游戏等,激发我们学英语的兴趣,大家都喜欢他来上课。”六年级学生张桂英同学高兴地说道。心系百姓,做好身边“小事”“这件衣服穿着真暖和,我好多年没有穿过新衣服过年了,今年春节终于能穿上了,谢谢朱老师给我买的新衣服。”贫困户张团芬的女儿张佩佩在今年春节时见到同学就高兴地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15日,朱凯看到村里的一些困难学生没有衣服过冬,就自费花6800元购买30多件羽绒服送给他们。今年1月29日,朱凯还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自发带头向旧州镇二桥项目建设捐资1100元,为村干部及群众带了个好头。

朱凯除了统筹开展教马村的扶贫工作外,在工作、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里,教马村的贫困户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来自他真切的关怀。担心贫困户养的鸡过年卖不出去,就联系市里的爱心人士售卖扶贫鸡,为4户贫困户挽回损失近2万元;看到联系的贫困户经济困难,自掏腰包购买鸡苗扶持其发展产业;教马小学设施陈旧,自觉筹集善款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及运动器材送到学校来;村民们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就用第一书记经费修缮灌溉水渠、水坝;村里党员干部素质跟不上,多次组织到市里与后盾单位开展党建联谊学习……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逐渐形成村民们对这个80后“海归”第一书记的印象,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温暖和感动着每一个村民、每一户贫困户的心。

朱凯虽然从小在城里长大,但祖籍灵山县的他,把这次能够到灵山县当驻村第一书记,看作是一次难得报答家乡人民的机会。“我早已把自己作为灵山人民的‘儿子’,教马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不管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还是关系群众身边的小事,唯有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那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采访结束时,朱凯说。

新闻推荐

贴心服务 情暖福利院

消防员与老人唠家常、问寒暖3月5日,灵山县消防大队到灵山县光荣院社会福利院开展“3·5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员们和...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早已把自己作为灵山人民的‘儿子\’” 记驻灵山旧州镇教马村第一书记、80后“海归”朱凯)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