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鑫
“这段路挤满了各种商贩,特别是下班和学生放学的时候,过一辆车都难。"家住南珠东大街安园八巷的黄子高说,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绕开钦廉街七里香溪小区门口这一段路。像黄子高一样,受到“马路市场"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商贩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目前,钦州市主城区还存在着较多占道经营、随意摆摊设点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居民集中、消费需求旺盛的路段,商家倚门设摊、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使道路俨然成为一个市场之外的“马路市场"。
马路市场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问题。随着钦州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尽管有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但是马路市场仍然无法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塞交通损健康是马路市场的隐患
走在钦廉街七里香溪小区路段,道路两侧绝大部分路面被各种小摊贩占据,有卖菜的、有卖肉的、有卖熟食的,还有海鲜、鱼类等等,少说也有二三十摊。这里的商贩大多数都是推着个车,或者挑着箩筐,沿街而坐占地摆摊。有的鱼贩就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当场杀鱼,任凭血水流到街上。
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这里的人流最多,摊贩也最多,道路堵得也最严重。行人经过这里,有的便会停下来,顺道买点儿菜回家做饭。骑着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倒还好,若是碰着开小车的,那就真的是堵得寸步难行了。
这个马路市场是什么开始出现的?“小区建成后,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加,慢慢自然形成的。"七里香溪小区保安说,“一天到晚都有摊贩在路边摆摊,城管来的时候就好一些,没有的话就堵。"
记者走访发现,市区主要的马路市场除了七里香溪马路市场外,还有建政路、卓达菜市周边、南珠市场周边、家兴苑六区周边、一中高中部东门对面(汇海雅筑路口)、市第八小学门口、二中高中部门口周边等马路市场。
一些马路市场不仅是摊贩走卒,甚至已经安营扎寨长期定点摆卖。市妇幼保健院对面的渡口街、建政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固定摊位的马路市场。从渡口街路口转入建政路,一直到沙港上街,整条街都被摊贩占满,过往车辆和行人都只能缓慢通行。“以前只是在渡口街那一段摆卖,现在整条街都是摊贩。"住在建政路的黄女士说。建政路的马路市场是这几年才开始的,摊位基本都是固定的,由私人收租,摆在谁家的门前谁家就收租金。刚开始规模比较小,随着摆摊的人越来越多,马路市场范围也一年一年在扩张。
这些马路市场主要分布在人流集中的住宅区、学校以及市场周边,它们有的是伴随着新的住宅区出现而出现的新马路市场,有的则是已经存在了十几二十年的老马路市场。
马路市场的出现,有人爱也有人恨。马路市场严重挤占城市道路,阻塞交通,影响车辆和市民出行,经过交易之后的马路市场区域,往往垃圾遍地、腥臭难闻,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环境卫生,严重影响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而且,马路市场商贩销售的食品来源不明,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一个极大隐患。
马路摊点本末倒置地红火
马路市场的生意红红火火。那么,临近七里香溪小区的水东农贸市场生意如何?在水东农贸市场内,买菜的市民明显少了很多,不仅生意远不如马路市场红火,而且市场里甚至还有不少摊位空空如也,无人摆卖。位于钦州市第二水厂旁边的家兴苑临时综合农贸市场也是如此,市场周边道路聚集了众多水果、猪肉、蔬菜等摊点,导致市场内三分之二的摊位无法出租。“下午4点摊贩就开始出现,聚集在市场周边,导致市场里面的商家生意难做。"家兴苑农贸市场负责人廖元勇表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前不久商铺租户和市场保安还一起到马路上驱赶摊贩。由于市场内的生意难做,许多租户都采取拖欠租金的方式对市场管理方进行抗议。记者在该市场方的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的台面上还摆放着一叠《租金催缴通知书》。对此,廖元勇也是很无奈。
正规集贸市场似乎出现了“伴生"马路市场的怪圈,卓达菜市周边、南珠市场周边都存在类似现象。正规市场周围被马路市场包围,马路市场红火的同时,正规市场反而显得“冷清"和“落寞"。建纳市场的招商经理黄家镇介绍,尽管市场开业也有几年了,但是市场的人气不足,已经租出去的摊位和铺面有限,尚有大量空置。记者查看了一下该市场的摊位平面分布图,发现仅有不到两成的铺面和摊位成功出租。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为降低经营成本,谋取最大利润,其中一部分人群成为流动摊贩。此举也正好迎合了部分群众少花钱多买菜的消费心理,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钦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信洁表示,由该中心管辖的几个市场都不同程度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其中沙园市场、永兴市场有上百个摊位空置,城中南市场也有几十个摊位空置,东风市场因其容纳量大,空置的摊位数量更多。
成功案例瓦解“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心理学将这一种现象称为“破窗效应"。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地也丢,丝毫不觉羞愧。
针对家兴苑农贸市场周边前的马路市场,市政部门于2017年11月,联合市食监局、市开投等部门单位,对家兴苑六区门前马路的摊贩进行整治,纠正占道经营的行为,拆除乱搭盖的四脚棚,劝导摊贩进入家兴苑临时综合农贸市场经营。
一直以来,城管部门都没有放松对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的整治。就在3月,城管部门,对东风市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整治,此次整治行动主要针对晚上在东风市场周边进行交易的菜贩。其实,早在2016年5月,城管部门就联合相关单位,对中心城区大花园蔬菜批发早市(东风市场周边)进行规范化管理,取缔“马路菜市"。通过宣传动员,向摊贩讲明占道摆卖的危害,做好疏导工作,为摊主联系了东风市场经营管理方,协调、引导摊主入市经营,并落实好摊位和入市经营政策。
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问题,虽然执法部门屡屡进行整治,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之后又会反弹,由此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但是也有取得成功的案例——北部湾大学城周边流动摊点综合整治。
2017年4月,经过市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的主动协调,原来在沙埠大街上占道经营的商贩均顺利进入到“学生创业街"内摆摊经营。直到现在,这些摊贩都还能够在“学生创业街"内合法经营,沙埠大街上再也见不到流动摊贩。
完善管理链条走出整治怪圈
随着“四城联创"持续开展,马路市场问题亟须解决。专家表示,考虑到民生诉求,治理流动摊贩、马路市场,需“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关键在疏导。随着“创城"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几年城管部门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地加大执法力度,查处的案件数、罚款数逐年递增,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对市区重点区域以及违法行为集中地区,采取人盯车巡、集中整治等方式是取得短暂的效果,但城管执法机关依然会陷入“整治-反弹"的泥潭中。
究其原因,城管部门只是一支专司执法的队伍,主要职责是依据职权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但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部是“借来"行使,而管理权还掌握在相关职能部门。在前端管理的缺失下,城管执法机关只能通过末端执法来控制各类违法行为。从执法的角度看,治标不治本,从执法的环境看,城管执法机关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
记者发现,尽管市区很多农贸市场尚有大量摊位、铺面闲置,这些闲置的摊位、铺面也完全可以接纳流动摊贩的进入。但是国营的农贸市场仅有四个,其余的均为企业或个人所有,这些非国营农贸市场进入门槛高,协调难度大。城管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常常遭遇到“疏导瓶颈"——因为国营市场太少,私人市场摊铺租金费用太高,流动摊贩不愿进入正规市场经营。
而且,马路市场还涉及到工商、食药监、商务、市政、住建、环保、街道、交管等众多部门,各部门在马路市场监管的职责并未明晰,没有一个是主管部门,这严重阻碍马路市场的疏导和整治。
马路市场的取缔是一个系统工程,只靠一个部门来解决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问题,是不够的。城管执法处于管理链条的末端环节,执法短期效果较为明显,但实践证明,以加强执法来代替前端管理的思路并不可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各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前端管理到位,末端执法保障,形成许可-监管-执法的行政管理链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马路市场问题。
图说
①卓达市场周边马路市场
②家兴苑六区周边马路市场
③大学城食品经营集中区
④菜市巷马路市场
⑤南珠市场周边马路市场
⑥随处可见的马路市场
⑦沿水路南珠市场周边摊点
⑧七里香溪马路摊点
⑨市第一中学东门对面(汇海雅筑路口)摊点
⑩建政路马路市场
(本版照片均本报记者 肖鑫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丽虹)记者从市2018年非法捕捞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钦州市2018年非法捕捞综合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31日,此次综合整治行动共出动渔政船、艇开展巡查406航次,执法车637辆...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