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新闻 灵山新闻 浦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钦州市 > 浦北新闻 > 正文

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很多,一旦利益受损很难维权“捂好”个人信息 “关掉”泄露源头

来源:南国今报 2013-11-07 16:35   https://www.yybnet.net/

办理各种积分卡、优惠卡,很容易把个人的信息泄露出去。今报记者颜篁 摄

不需银行卡密码,不法分子只要知道你的名字、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就有可能盗走你的存款。本报昨日对用手机SIM卡就可通过网络转走银行存款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引发读者热议。很多市民来电表示担心,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的泄露渠道实在太多,该怎么维权?记者采访了警方和律师,提供了几点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

盘点信息泄露渠道

个人信息关乎着银行存款安全,但这些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记者对近期市民来电进行了整理,盘点出以下泄露渠道。

渠道一:快递

市民汪女士从淘宝网上购买过一次螺旋藻保健品,在收货完成付款后的几个月里,她就不断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推销各类药物及保健产品,影响了正常生活。她联系到了淘宝卖家,可卖家称他们不会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可能跟快递公司有关。汪又找了快递公司,可对方也不承认有泄露信息的行为。汪留意到,贴在包裹上的快递单就写有自己的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还有内件品名,“这样确实太容易泄露信息”。

渠道二:会员卡

市民廖女士办了很多会员卡,几乎涵盖了柳州大街小巷各个行业,从餐厅到电影院,再到超市、美发屋、浴足中心……办理这些会员卡在给廖女士带来消费优惠的同时,也给她增加了不少烦恼,因为每逢商家搞活动,她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如今,她也对自己银行卡的存款安全产生了担忧。

廖说,在办理很多会员卡的时候,都需要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生日和手机号,这样就可以在生日当天凭身份证和会员卡享受更多的优惠。大多预付款消费卡还需要登记身份证,廖说,在办卡时,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都给商家了,有时还刷银行卡消费,“如果不法分子盯上我,我的个人信息算是留够了”。

渠道三:复印店

市民秦先生比较关心的是复印店的问题,几天前,他到单位隔壁的一家复印店复印了一张身份证,刚走出复印店50米,就发现复印件的背面已经打印过别的东西,他立即返回要求重印。

复印了一张新的之后,秦先生并没有将原来的那一份要回,而是留在了复印店。经朋友提醒,下班回家时,秦先生打算将那份复印件找回,可是已不见踪影。秦回想有些后怕,若有人将他的身份证复印件拿走,再复印成若干份,后果就很严重了。而且,自己的名片也是在这家复印店印制的,上面就有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等信息。

渠道四:虚假“售后服务单”

今年8月初,市民胡女士在白云市场外的一个销售摊点购买了一台豆浆机,当时卖家拿出一张“售后服务单”让她留下手机号和家庭住址,声称为日后的售后维修工作提供保障。胡女士将豆浆机拿回家使用仅3天,机器就发生了故障,等她按照服务单上的电话打过去,却发现根本联系不上对方。胡发现,自己不仅没有享受到正规的售后保障,更无意间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出去。

1  渠道五:网络问卷调查

前几日,市民小梁上网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填写一份网络问卷,凡是完成问卷并留下真实个人信息的网友,便能得到神秘小礼物。问卷调查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选项,看到有礼物相送,小梁有些心动,三下五除二完成了问卷,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地址和身份证号等信息,可是“神秘礼物”竟然是一张面值10元的电子购物券,而且必须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网站去购物才能抵用。

直到后来,各种推荐到该网站购物的促销短信、邮件接踵而至的时候,小梁才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套取了。

除此之外,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银行办卡、办手机卡、买房、住院等都需要填写身份信息,有时候甚至连进小区都得用身份证登记。如果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了信息,就可能给他人带来麻烦。

2 贩卖个人信息成产业

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多,那么,是谁将这些个人信息收集整理,转卖他人呢?

今年3月27日,广西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在钦州市浦北县宣判,揭开了公民个人信息被买卖的内幕。犯罪分子加入专门从事买卖个人信息的QQ群,根据客户的查询要求,从QQ群低价购买个人信息,再高价卖出。所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大部分卖给商业调查公司、私家侦探、担保贷款公司,少部分卖给个人。这些被贩卖的信息包含各行各业,车主信息、股民信息、老板信息、商场会员信息全部被罗列其中,在这些被泄露的信息中,甚至包含了市民的家庭住址与身份证号等隐私。这些消息的来源多是房产中介、通信公司等能够掌握客户个人信息第一手资料的企业单位。

在今年公安部开展集中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活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13名,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竟达到7亿余条。

3 个人信息泄露维权难

很多市民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明知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而且泄露信息只可能是某一单位,可对方不承认,自己就有苦难言。市民孙女士就有着这样的经历。

孙打算在柳州买一套二手房,将电话号码、需要的户型等信息留给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有数十个中介公司的售房顾问电话打来,甚至还有外地的。这些中介都纷纷表示有符合她条件的房子。孙女士被骚扰得无法正常上班和休息,找中介投诉,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公司是严格保护客户信息的”。

广西信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发翔介绍,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公民个人生活和安全,而且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但受害人有证据证明是谁泄露了自己的信息,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去追究对方的责任。例如,知道孙女士个人信息的人有很多,除了中介公司,还有她的家人、同事、朋友等。若要上诉,取证追究具体的责任人十分困难。诉讼费用虽然不高,但取证难、耗时久,就足以消耗受害人的上诉信心。

此外,遇到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人报案。若报案,仅是信息被泄露、接到骚扰电话,没有发生现实的危害结果,警方也很难立案侦查。而且,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隐蔽性强,产业链长,因此打击难度非常大。

4 从源头减少信息泄露

要想彻底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好源头,尽量少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记者采访了民警、律师为您支招。

首先,在接到陌生电话号码来电时要警惕。不法分子经常以提供免费服务为由获取信息,例如免费办保险、免费抽奖等。

其次,不必要的卡尽量少办。不少市民购买商品后,销售人员常推荐办卡,市民为了贪图小便宜就会将电话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等留下。

最后,在提供信息时,应该与对方说明个人信息只用于某一用途。如办理手机卡时,市民可以在复印件上注明“只用于办理手机卡”等字样,防止不法分子再次复印违法犯罪。

今报记者廖艳明 周育舟 唐寅  实习生黄璐 统筹/策划:唐寅

新闻推荐

水利系统干部 频栽在人饮工程上钦州今年宣判5例

【相关新闻】今报钦州讯(见习记者陆旺 通讯员余艳华)除陈绍贵外,2014年以来,钦州水利系统多名官员因受贿被查,其中不少落马官员监管当地人饮工...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很多,一旦利益受损很难维权“捂好”个人信息 “关掉”泄露源头)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