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灵山县大芦村。大芦村的楹联。
今报记者王缉宁 文/图
钦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是中国久负盛名的“荔枝之乡”、“香蕉之乡”、“奶水牛之乡”和“大蚝之乡”,它的八寨沟、三娘湾小有名气。而浦北县五皇山及灵山县大芦村历史文化村,仍深藏“闺中”。从柳州出发3小时车程,可玩转当地的风景名胜。
景点繁多风光各异
八寨沟,是国家4A级景区,距钦州钦北区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洞利村境内,是钦州大寺江的源头河之一,属十万大山支脉大龙岭分水岭水系。整个景区以水为主,沟里的亚热带雨林竹林 清澈的山涧瀑布以及大小各异的泉潭和奇特的沙页岩地貌,形成一个集探险猎奇、休闲度假及避暑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而距钦州市区30公里的三娘湾旅游景区,又是另一大景色。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神奇而瑰丽的画卷,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碧海、沙滩、奇石,还有“中华白海豚之乡”美称。每年六七月份,当地都会举行“中国钦州三娘湾观潮节”活动及其附属活动,成为三娘湾旅游区的文化旅游品牌。
当地还有一个藏于“闺中”的4A景区,那就是五皇山景区。一直以石奇、山高、水清、木秀,以及云海、浓雾形成的变幻莫测的景观而著称。游客进入景区,先通过一段新铺设长约8公里的通幽石径,抬级而上进入仙女溪,沿途溪水清澈见底,弯弯曲曲,跳石过坎,叮咚而下。溪内瀑布虽然落差不大,但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瀑瀑相连;帘瀑悬瀑叠瀑争奇斗丽,古藤老树幽兰奇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把仙女溪的灵气发挥得淋漓尽致。穿行溪中,映入眼帘的是奇藤怪石、小溪小瀑、鸟语花香景致,让人仿佛“融”入其中。
历史厚重的冯子材故居
清末七旬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抗击法军,带兵追敌数十里,杀敌千余人,成为在鸦片战争之后,唯一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者,冯子材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冯子材(1818-1903年),钦州人,字南干,号萃亭,清末将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它坐落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这里也曾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1885年中法战争时,冯子材已年近70岁,在镇南关(今凭祥友谊关)“短衣草履,佩刀督队”,浴血奋战,法军大败。冯带兵乘胜追击至越南文渊、谅山等地,歼法军1000多人,史称“镇南关大捷”。
如今,冯宫保第呈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故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百年楹联传承的乡村
大芦村位于钦州市灵山县东郊4公里处,是一处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住宅群。古宅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闻名,现为“国保”级文物。
大芦村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成这一村落的整体建设。大芦村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分别建于明清两代,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
据考证,古宅中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世代承传、沿用至今的楹联。这些楹联的内容多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主,有着珍贵的人文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喜事庆典,总是用鲜墨红纸将传世楹联重书一番,郑重其事地贴在约定俗成的位置上,几百年里从不更改。正因为这一鲜明的特点,大芦村曾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
新闻推荐
杨永期 农超强万宏钊是浦北县农业局阳光工程培育出的种植业尖子。金秋的一天,笔者随市、县农业局有关领导慕名前往拜访。在福旺镇一个茂盛的园林里见到了万宏钊。他50出头,脸面黝黑透红,一看就是个...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