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柏发友 王贵山)
今年以来,莒县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财政经济运行的影响,以“三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财源建设、深挖增收潜力、深化改革管理等方式,财政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34900万元,占预算的65.89%,增长27.8%,收入进度快于时间和任务进度15.89个百分点,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加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配套临港产业,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全力推动财源建设。落实该县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实施“强企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集团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速壮大骨干企业群体,鼓励工业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全县化工、建材、机械、食品、塑料五大支柱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迅速膨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积极支持发展城区商贸中心、现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增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深挖增收潜力,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早研究资源税、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努力挖掘税源潜力。加强财税部门协作配合,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及时掌握税源变化趋势,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征收工作,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深化非税收入分类管理,强化非税收入系统征缴,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征管体系,提高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管理,搞好国有资产运营,深挖增收潜力,广开财政增收渠道。1—6月份,全县实现税收收入30312万元,完成预算的61.05%,增长14.91%。
深化改革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益。依托财政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明确单位财务管理的财务标准、程序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拓宽财政监督领域,对乡镇财政实施“月审月促”监督法,进一步规范基层财政管理。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逐步完善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落实大项目资金监管办法,强化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通过深化改革管理,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财政管理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刘家富 通讯员 德民 有东 丽娜)“过去我们想开展组织活动,但不知道请谁指导,缴纳党费,不知道往哪里送。现在好了,县里明确了党组织隶属关系,我们终于有了‘婆家\’。”近日,莒县非公企业主在...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