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万江
《心语情长———与青年朋友谈人生》书影
《心语情长——— 与青年朋友谈人生》
近期出版
本报讯(记者 刘淑霞)著作《心语情长——— 与青年朋友谈人生》近日由海潮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腾玉,山东莒县人,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理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长于理论思维,善于抓住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心语情长——— 与青年朋友谈人生》是一部推心置腹、情理交融、扣人心扉的力作。它抓住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必然遇到的20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解剖分析,帮助青年人解疑释惑,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事关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挫折、人生忧患、人生幸福等构成人生要义的重要问题,从而为青年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这部著作在朴实无华的娓娓叙述中蕴含着哲理、深情、知识和智慧,给人以阅读时的酣畅和享受。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是一个亘古常新的命题。它像黑夜过尽的白日,像冬末挑在枝头上的春天,转眼间,就摆到你面前。因此,未雨绸缪,早做打算,从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这又绝非像往箱子里装东西,只要用力、加速就可以装满。何处云漫漫,何处雷隆隆,何处山高路险,何处一马川平,何处艳阳高照,何处凶浪恶风,谁又能有前看八百载,后算一千年的本领呢?没有。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在这里,我郑重地向你们介绍推荐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书。在人生长路的艰难跋涉中,当你们在迷途、失护、自力不足的情况下,她会像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帮助你一一解开面前的困惑,驱赶掉悲观的心情,树立起奋勇前行的信心。她就是《心语情长--与青年朋友谈人生》。
喧嚣的世界里,一方面存在着灯红酒绿、物欲横流、暴殄天物、一掷千金的奢靡之风,另一方面也有那么一些真正的忧思者,不怕心灵的孤寂,不怕呼号的孱弱,不怕在崎岖小径上的徘徊与蹒跚,于时尚热闹中不趋风媚俗,始终保持着一种淡泊的静观与执著,一种乐于安然的坦荡与矜持,但却在默默地、深刻地思考着有关国家民族兴旺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正是《心语情长》这本书,多么深刻地透视出作者这种精神境界、思想脉络和家国情怀。作者曾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教育工作,一直关注着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涓滴细流,百川归海。他将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百态、升迁浮沉、求职问责、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亲朋好友等方方面面的人生况味、是是非非,以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敏锐地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结合所掌握的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经过咀嚼、思考、梳理、总结、归纳、升华,把许多有关青年朋友在人生路上必然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尽纳书中,娓娓道来。作者以柔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寓理于教、寓理于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所列所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穿透力和辐射性,使人读后直扣心扉、难以释手、无法忘怀。作者真诚的心语、谆谆的嘱告、善良的叮咛与殷切的期望,给跋涉在漫漫人生长途中的青年朋友以灯火的烛照、迷途的路标、登山中的拐杖、风雨中的港湾、过河的桥,跨海的舟、茫茫戈壁中的一泓清泉,这该是多么及时的雪中送炭、润肺解渴啊!作者短檠继日、苦心孤诣,把这么一部佳作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就是为了让青年朋友们尽快成长、成熟、成人啊!
上世纪30年代“左联”五位烈士之一的殷夫,在回答他在国民党政府做高官的哥哥要他“弃暗投明”的《别了,哥哥》的诗中说:“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这是一首浩气冲天的宣言诗,是狱中的殷夫,一位热血青年向黑暗的世界发出勇敢的挑战书和视死如归的追求真理的抗争。殷夫在人生的关键处没有失足,而是选择了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种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所体现出的品质和操守,是值得今天的青年朋友们认真学习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在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诠释。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理想信仰、坚强意志、责任意识的人,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有所贡献的人。
马克思给他的女儿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船夫驾着小船送一位哲学家去对岸。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道:“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大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寓言故事教育人们,首先要有实践经验和生存技能,仅仅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是不行的。苏轼在《水喻》中指出:“南方多没人(注:能潜水的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因此,长江边上出了很多优秀的水手。这启发我们,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实践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本领。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篇幅,通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典型事例论述了青年朋友们必须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自己,勇敢地穿过布满荆棘的征途,给青年朋友们以迷人的智慧、满怀的信心与无穷的力量。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辛勤劳动是实现理想,达到宏伟目标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青年朋友们只有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自觉热情地在劳动的风风雨雨中接受艰苦奋斗的锤炼和灵魂的洗礼,才能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成就自己。从人生第一步的迈出到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却包含着你整个漫长奋斗的一生。把握住了现在,也就把握住了未来。不要试图等到哪一天完善了自己之后再去向前冲锋,迎接生活的挑战,那是既不现实又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正如毛主席1941年写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所说的:“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做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他还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里所说的“外因”,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你们的直接环境”,要把这个“外因”与服务于人民的热诚、求知的渴望、探索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这一“内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变为改造客观环境、改造现实的实际行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正像食物之于身体,药物之于疾病,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身体要具有能够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而人的辛勤劳动就是造就这种能力的真正动力。作者在书中归根朔源、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地论述了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创造自己踏实坦然、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平凡,但是在当前却被不少人所忽视或轻视的道理,这对青年朋友们摈弃某种依赖思想,树立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意识,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和教育意义。
鸳鸯绣成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清灯苦读励奇志,捧出真诚一片心。作者以自己对青年朋友和社会的真诚之心奉献出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当前难得一见的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优秀作品。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以上仅仅是我阅读《心语情长》之后的一点肤浅认识与体会,肯定是挂一漏万、买椟还珠之见,远远没有探究到该书的深邃与全貌。那么,就请青年朋友们自己去阅读领略吧!同时,也祝福作者玉圃再添佳卉,给青年朋友们以更多的精神食粮、呵护、关爱和支持。
注:于万江,山东莒县人,曾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全国优秀教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王纪伟张树鹏)日照丰源棉业有限公司财务主管周忠喜说:“纳税服务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花了多少钱,上了多少先进的设备设施,而在于是不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需求,长岭分局从细节上都为...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