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静)近年来,莒县城阳街道针对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适时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体活动,有力地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提升了发展实力。
11月14日,在魏家村的文体广场上,一支20人组成的老年腰鼓队正在紧张排练。村党支部书记陈瑞永高兴地说:“文体广场已成为我们村村民活动的主场地,大家一有时间就在这里唱上几曲,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这不,老年秧歌队是我们村的特色文化活动。”
在钱家村的农家书屋内,几位村民正在看书。“今年我养了20头奶牛,听说村里有了农家书屋,而且种类齐全,特地来这里学习这方面的养殖知识,争取今年有个好收入。”正在专心看一本《养殖与管理》的村民对记者说。
近年来,城阳街道大力实施文化惠农工程,在岳家村、大湖、海纳等19个社区、68个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分别配备各类图书4000余册、音像制品80余套,以及各类报刊、杂志,内容涉及农业、文化、法律、卫生、计生及生活等各方面。目前,街道19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宣传文化中心。琴棋书画室、文体活动场所遍布每个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同时,街道多次组织文化工作人员、农村文艺社团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基层文化骨干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带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目前,街道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站为中心,文体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辐射周边的文化服务网络,街道文化活动队伍达300余人。这些文化队伍,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国庆节、岳家村“公心节”等重要节日里,组织开展了文艺汇演、红歌献给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30余次。其中,魏家村老年活动队自编自演的《六个婆婆笑呵呵》一上演,就被群众津津乐道,并应邀在周围村庄多次上演。
文化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不仅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更为实现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1—10月份,城阳街道实现税收总入库2.7亿元,同比增长44%。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荆世海李永青)为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营造更加浓郁的书香氛围,提高阅读质量,日前,城阳街道第二中学以“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为主题,拉开了“冬日读书富脑...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