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莒县城阳镇岳家村是当地有名的脏、乱、穷村,可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二十年后这个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国家级文明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不足260元提高到2010年的超过11270元。
带领村民创造奇迹的领头雁,就是许传江。
从上任那天起,许传江就下决心从“治穷”入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除了继续发展壮大豆腐、面食加工和畜牧业养殖等传统产业外,他还先后引进了东兴塑料、银河制衣、宏伟橡胶、诚凯制衣、东旺食品等9处企业,同时合作创办了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莒州中医正骨医院、华星学校。
“村民不一定最富有,但幸福指数一定要最高。”这句话,许传江挂在嘴上、放在心头,成为他三十年如一日的信念和追求。
经过两次旧村改造,如今,岳家村的楼房化建设已经拥有居民楼34座,老年公寓综合楼3座,办公楼1座,780户村民全部搬上新楼。同时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硬化、绿化、亮化,实现了集中供暖、供水,户户通上了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达60%以上。
不仅如此,在岳家村,老年人一直享受着特别优待:从1996年开始,村每季度为老年人补贴600元钱,150斤面粉。从2007年开始,又投资3190多万元,建成了老年公寓,装上了电梯、通上了暖气,目前村里256户老人全部搬进了老年公寓,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这几年尽管村子经济发展了,但如何做到红旗不倒,并不断增辉,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公心实践、公心执政,把处以公心、公道办事作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为此,许传江在岳家村设立了一个自己的节日——— 每年11月1日的公心节,期间,村干部登台表公心、亮公心,群众评公心、议公心,加强了干部自律,很好地发扬了民主。
为了实现村里大事、小事都让群众做主,村里制订了村务大事决策实施办法,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里事务都提交议事会讨论,并且利用村务公开栏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几年,该村无论是划分宅基地,还是分配住宅楼,从不实行抓阄的办法,老弱病残和困难群众优先选,党员干部最后选。通过这种方式分配的790户楼房,没有一户有怨言。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许传江先后召开了5次党员会,领学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带头进户走访110多名群众,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带头制定个人的争创目标。通过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党支部班子形成了发展增后劲、群众得实惠、村居更和谐、党建上水平的“四个共识”。
近30年的支部书记生涯中,许传江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人大代表、市农民企业家和感动日照敬老楷模等荣誉称号,然而,他最看重的,是村里老少爷们给他的“称号”:他是村里的主心骨,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带头人,更是村干部“公心为民”最好的代言人。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赵洪光 魏彦飞)近期,莒县国税局刘官庄分局针对新办企业办税事项不熟、办税流程不清、办税规定不明等问题,开展“四个强化”服务措施,努力提升新办企业的办税水平。该局根据...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