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近日,莒县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收到了价值 10多万元的营养食品和3000多册图书,为活动站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与此同时,今夏期间,莒县拨放临时救助资金8万元,同时发放夏季服装620件、绿豆3000斤、冰糖150斤,并为敬老院五保老人提高住房、医疗、环境卫生及饮食搭配水平,保障贫困老人安全度夏。这成为莒县关爱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莒县树立民本理念,不断增加民生投入,仅2011年,就安排改善民生资金8.6亿元,同时,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倾力将“民生大戏”唱红、唱响,社会和谐实现新提升。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工作基础。今年,该县新农保试点全面推进,参保率达到99.3%,县财政筹资5087万元,为全县15.6万名农村老人发放了上半年基础养老金;在全市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全县25处乡镇卫生院和649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456处,累计为5118名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达到99.5%;以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
项目建设与民生融合,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莒县注重引进、培植对农业转调、农民增收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由发展传统农业向发展优势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合同基地,尽快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晨曦、海汇、浩宇、华泰等众多企业集团成为带动民生发展的新亮点,在直接带动材料供应、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迅猛膨胀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年初确定的“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推开。其中,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今年计划新建的50处农村社区,目前已开工29处,完成11处。另外,从7月1日起,再次增加全县教师和机关干部职工津补贴,人均月增资360元,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群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张树鹏 孙纪淑)在莒县国税局,甚至司机小许都对本局的事说得头头是道、了如指掌。“职工之所以对局里的事情非常熟悉,源于局里创新工作方法,实施的‘三式两听\’制度。”该局负责...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