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孙金华 庄文涛)去年以来,莒县本着“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来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工作思路,对矛盾纠纷按性质、诉求、难易程度等分类梳理,分线击破,分流化解。其中,针对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资纠纷等多种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探索建立了“专业化”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成立了“莒县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莒县道路交通事故处置服务中心”、“劳资纠纷调处中心”等多个专业性矛盾纠纷调处机构,构建起矛盾双方满意、社会认可的诚信、公平、透明第三方矛盾纠纷调处平台。
建立“三支队伍”。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队伍,聘请了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热心调解事业、具有较高威信的政法部门离岗干部担任调处中心主任、副主任,由医学专家、法医组成医学咨询委员会和由法律专家组成法律咨询委员会,并聘请政法、卫生等部门业务骨干和20处乡镇街道司法所长为调处中心兼职调解员。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置队伍,由公安交警、法院、司法行政、物价、保险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12人组成,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置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实现了融责任认定、价格认证、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保险理赔、司法确认、诉讼解决、法律援助“八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劳资纠纷预防与处置队伍,在即将成立的劳资纠纷调处中心,由劳动、司法行政、保险等部门7人组成专业调解队伍,为行业性矛盾纠纷妥善化解提供专业队伍保障。
落实“三项保障”。组织保障。县里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专业调解领导机构,制定了行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规程。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专题工作汇报,调度重点人员和重点案件化解情况。协作保障。建立了公安、法院、劳保、卫生等相关涉案部门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目前共提供法律咨询900余起,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节省诉讼代理费等相关费用45万元。三是经费保障。为确保专业化调解的公益性和中立性,实行矛盾纠纷处置各个环节免收一切费用,由县财政统一划拨。
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应对的转变。当医疗、道路交通、劳资等领域发生矛盾纠纷后,各专业性调解处置组织主动介入,引导当事人选择正确的解决纠纷渠道,避免了当事人到医疗结构、党政机关“讨说法、要待遇”,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推进了行业秩序明显好转和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实现由政府主导调解向“第三方”居中调解的转变。“第三方”调解机构作为独立于双方当事人的专业性调解组织,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构,在当事人双方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沟通、和谐对话、妥善解决纠纷的平台,有效提高了调解公信力,避免了以前调处矛盾纠纷受党委政府或当事人双方牵制影响,使调处结果更具有法律威信和说服力。实现依“情、理”调解为主向“情、理、法”并重的转变。行业性矛盾纠纷,单纯凭劝导说服、以情感化,当事人已很难接受。专业化调解队伍是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成员组成,在纠纷化解过程中,既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严格按照法律政策规定进行调处,真正实现了让当事人“口服心服”。目前,共成功调处170余起行业性矛盾纠纷,无一起出现反复。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陈通)“跳跳舞心情舒畅,身体好,大家都说我越来越年轻了!”10月22日,在中楼镇文体中心广场上,正在与许多同伴和着欢快的音乐跳舞的孟庆香大娘乐呵呵地说。这是该镇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