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照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提高———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8.9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11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1.8%,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12%,比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
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2.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27%,比年初增加了3.1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1.91个百分点……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科技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科技创新如何发力?近年来,日照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让创新真正落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
“力争2017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亿元;新建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农科驿站)1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100项以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谈到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创新驱动释放政策红利
“自2008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以来,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530万元,其中税率优惠减免85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680万元,并获得各项财政奖励扶持400余万元。”华仁药业(日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也加速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树立崇尚创新、推进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鲜明导向尤为重要。
近年来,日照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培训力度和落实力度,构建市区(县)联动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和引导政策体系。4月1日至5月31日,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分赴区县、园区,开展了6场科技创新财税扶持政策巡回宣传培训,350多家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技术负责人及部分管理人员共计600多人参加培训。同时筛选目标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和重点服务,畅通渠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全程跟踪,切实提高贯彻落实政策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科技、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切实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保险保费补贴、“小升高”补贴、股权激励、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提高对具有研发活动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统计显示,2016年,全市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4190.84万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545.25万元。
创新创业加快载体建设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兴起,日照市创新创业平台也稳步推进———
2016年,全市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总面积33200平方米,累计服务创业团队160个、初创企业211个,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20场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102场次,提供创业导师127人。
这无疑是日照市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最有力的诠释。
大力培育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新创业街区、创客小镇、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孵化新业态,打造以经济园区为重点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体系。
日照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清大华创(日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数达237家、毕业企业64家,孵化面积15.67万平方米。
积极发展创新型园区,举全市之力突破日照高新区不是一句口号。
一方面,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坚持“以升促建”,建立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完成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实现优势项目、重点产业高效配置;另一方面,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专业园区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将高新区打造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产城融合、绿色集约的城市新区。
发挥经济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引领方面的带动作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搞好园区产业布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型产业聚集的产业园区。鼓励经济园区走创新发展之路,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经济园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据统计,2016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高新区、岚山经济开发区、莒县经济开发区、市北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3.95万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5.02%。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软实力
金禾生化的“年产十一万吨药用级精品柠檬酸技术升级改造”、洁晶集团的“纤维级海藻酸钠制备产业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众山生物科技的“基于超滤层析分离技术的尿促卵泡素”、万通液压的“伸缩式套筒液压油缸”等5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省创新基金项目;
……
实践证明,企业技术创新,既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又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科技就是生产力。
日照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开发,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减排低碳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培育钢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出台《日照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积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纳入全市“上市”“挂牌”“引导基金项目库”等后备企业名单。目前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3家。
加强市科技型企业信息库建设。加大辅导和培植力度,推进引导基金直投、科技版、科技融资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对符合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方向且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一地指导帮扶,进行跟踪问诊,力争在1至2年内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鼓励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截至2016年,全市共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其中示范工程中心9家)、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1家。共组建北方茶、桑蚕、蜂产业等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循环型低碳生态、水产养殖、海洋食品加工、海藻加工、软件服务外包等5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招科引技打造创新共同体
推进“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实施,谋划好新旧动能转换与招科引技工作结合文章,激发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完善招引工作机制,修订市招科引技考核办法,着力优化招引工作环境。建立“一案三库”(招科引技工作实施方案、目标客户库、技术需求库、项目进度库),对入库项目全部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2016年,日照市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155项,引进或合作共建科技研发、服务机构87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5家,新成立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1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新增备案省级众创空间4家(升级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
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走出“日照特色”。日照市主动拜访、对接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宣传推介日照市创新创业环境和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项目。加强与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联系,重点围绕引进人工智能、3D打印、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航空等领域先进技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委托招引、定向招引、精准招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日照市还以科技奖励激励科技创新。2012—2015年,全市取得市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451项。其中,市级科技奖励43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促进了全市科技人员创新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汉群通讯员厉周吉生命赋予我们一种无比巨大而无限高贵的礼物,这就是青春。17岁的青春少年朝气蓬勃,17岁的莒县实验高中风华正茂。成立于2001年的莒县实验高中,已步入17岁的美好...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