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丰富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方位增强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用道德建设促进城市建设,莒县住建局———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王晓龙
8月初的莒城阳光灿烂,沭河公园六期景区内,一排以镂空剪纸形式精心雕琢的“二十四孝”公益广告图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夺目,引来许多游客观赏。莒县住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广告牌,在莒县文心广场、莒县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地都能看到,全县共设立了400多处,全方位覆盖群众生活。”
作为省级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莒县住建部门统领全局、与业务并重的一项核心内容。随着这块“精神高地”的外延不断扩大,一座由此诞生的驿站温暖了一座城。
2016年5月11日,莒县文心东路的一个平房小院里,莒县住建局出资20多万元打造的爱心传输站挂牌。传输站设置了衣物清点区、洗涤区、烘干区、消毒区、熨烫区、打包区、仓库区等,配备了洗衣机、紫外线消毒设备等,面向全社会收集七成新以上的闲置衣物用品,经过清洗、消毒、维修后,赠与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在全县开展的‘万名党员干部结穷亲\’活动中,我们到很多贫困家庭访贫问苦,觉得需要有这样一个流动的互助平台,通过公益来给困难群众一些帮助,呼吁更多人参与到这样的爱心行动上来。”莒县住建局局长张传金告诉记者,爱心传输站设立短短一周,接收到捐赠衣物2000多件。
在这样一个“精神高地”上,该局将怎样提升服务质量所谓塑造城建品牌的一大要务,为全县100项重点工程项目量身打造了“绿色通道”,以流程再造、现场办公、服务企业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疑难会商、限时办理、最低收费等9项制度,缩短审批程序近40%,4次将办公会开在项目现场,49个重点项目实现“一对一”服务、“面对面”办公,现场疏通项目“梗阻”37个。
带着温度的工作,不仅让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享受到了“服务直通车”,带着感情的建设,更是让这座城市更加光彩亮丽。
看居住:莒县累计完成7187套棚户区改造和3处老旧小区深度治理,改造农村危房621户、无害化厕所4.83万户,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提升;看环境: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再次升级,沭河公园音乐喷泉广场、莒州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广场相继建成,莒安大桥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廊桥”称号,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为让城市更文明,2015年来,莒县住建部门累计改造提升城区破损道路及背街小巷20余条,维修更换破损人行道板5万多平方米;实施裸露土地绿化1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00余亩;完成49处老旧住宅小区及破产企业家属院集中整治;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完善道路交通标识牌150余个,施划道路标线及停车位1.9万平方米,在城区120余处路口及斑马线前喷涂“礼让行人”提示标志,增设公园广场、主次干道两侧创城公益广告,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竖起了响当当的“住建品牌”。
新闻推荐
将“兔子”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让贫困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 杨洪武:因户施策成群众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黄建玲通讯员张文娟杨洪武,家住莒县棋山镇谢家庄村。当年高考落榜,便开始自谋出路,他经过商,养过猪,最后靠成本小、污染低、效益高的小兔子发了家。他致富不忘帮群众,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任务中...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