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李晓卫
看“河长制”推行所带来的变化,要看莒县陵阳镇;看莒县陵阳镇河道治理的变化,要看民主沟。
“有些人不自觉,在民主沟内倒垃圾,弄得水也脏了,空气也不好。”在很多村民眼中,民主沟并无魅力。而如今,民主沟225省道采取两端安装监控录像、约谈倾倒垃圾“常客”、加强疏通疏浚和日常维护等措施,使一度被称为“龙须沟”的民主沟,如今呈现出“一河清流水、两岸绿意浓”的宜人景象。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莒县陵阳镇组织社区和5条河道沿线村庄,对河道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全镇共清除河道废弃物、垃圾、淤泥、蓝藻等20余万方,整修沿河道路10公里,新修桥涵13座,栽植绿化苗木1.6万株。
莒县陵阳镇位于莒县城东5公里,现有53个行政村,4万人口,总面积54.66平方公里,3.6万亩耕地,境内有沭河、鹤河、接水河、陵阳河、民主沟等5条河流。
今年以来,陵阳镇按照市县全面实行河长制部署要求,围绕全面落实河长体系、开展集中整治和构建河道管护体制机制,积极配套跟进措施,镇域内5河道全部达到了有人管、有标准管、有措施管,基本实现了每条河道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
为了建立镇、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该镇设立镇级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水利工作副镇长为副总河长。主要河道分别设立镇级河长,由科级干部担任,社区书记担任辖区内河道河长,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河长,全镇共设立镇级河长7名,社区河长9名,村级河长37名。
该镇规定,每个沿河村庄村域范围内每500米聘用一名河道巡查管护员,并签订保洁协议。河管员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日常管护巡查,接受河长制办公室指导监督。
“我们镇政府对每位河管理员按照每米10元/年的标准进行经费补贴。镇河长制办公室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发现一次巡查管护人员不在岗,扣除当月管护费用30%。年终实行综合评定,优秀给予适当奖励,差的扣除管护费用。”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于这种监管制度的硬要求,大多数管护人员是带着对当地一方水土的真情,按照保洁协议履行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和管护。
该镇坚持既管河内又管岸上,制定了详细的管护标准和要求:要求河道内保持水面洁净,无漂浮废弃物、无影响水生态的水生植物、无规模养畜禽、无病死畜禽、无生活和建筑垃圾、无阻碍行洪障碍物;河道岸边无生活和建筑垃圾、无杂物堆积和违章建筑或其他侵占物,水面打捞物集中堆放,妥善处置,无二次污染;保持岸坡绿化维护良好,河道管护责任牌和安全警示标语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见。
建立“河长制”至今,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陵阳样板”得到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在这一模式的强有力监管下,“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润学)莒县国税局依托综合治税平台,与公安、工商、国土等部门建立固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密切日常沟通,做好差异信息的比对清分和调查核实,强化户籍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涉税信息准确规...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